约8090字。
武汉市七一华源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12月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
一、(共9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如果说,文化是城市的生命所在,那建筑就是生命的“纹理”,是一座城市文脉的体现和延续。原因在于,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_______在街角的名人故居,延续百年的古朴建筑,见证历史的老街古巷,不仅为城市_______着浓郁的历史氛围,更_______着城市居民的精神生命。可以说,历史建筑的传承,并非只是丰富城市风貌那么_______,还关乎着百姓的精神世界。
A.隐藏 营造 滋养 简单 B.掩映 营造 孕育 粗糙
C.隐藏 打造 孕育 简单 D.掩映 打造 滋养 粗糙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和电视等传统平台相比,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和戏曲大全等行业APP让戏曲艺术的呈现更生动、更年轻、更有个性。
B.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
C.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和办事能力。
D.阅读是教育最关键,最基础的事情,也是提升一个国家国民素质最廉价、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阅读,让我们感受众多的、不一样的生命世界,从而不断觉察自己、建构自我,以抵御和疗愈人生的不安。
B.生物学家指出,不少旅游者素质较差,乱扔废弃物、乱折花草树木、惊吓野生动物、随意吸烟等不文明行为,也给优美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C.我们要防止用文化课的学习取代劳动教育。实际证明,爱劳动、会劳动不仅不会耽误学习;反而能够促进学习,有助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D.李清照写词用字很俏皮,比如“绿肥红瘦”。春天过完了,花都凋零了,“红”是一种颜色,可是她用“瘦”来形容“红”;绿色越来越多,她用“肥”来形容“绿”。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忧患意识与乐感文化
①“忧患意识”说,是徐复观于上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他认为中国忧患的文化,使人们得以互相安抚,互相敬爱,以消弭暴戾杀伐之气于祥和之中。徐复观说,“忧患”是要以己力突破困难而尚未突破时的心理状态,乃人类精神开始直接对事物发生责任感的表现,也即是精神上开始有了人的自觉的表现。只有自己担当起问题的责任时,才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实际是蕴蓄着一种坚强的意志和奋发的精神。所谓忧患意识,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文化潜意识,给中国思想史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②“乐感文化”说,是上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中国文化引导着中国人去过一种充满内心喜乐的生活,而这种生活就是一种“乐感”的生命存在方式。这样的一种存在方式不仅使我们的生命充满喜乐,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感恩和乐观豁达,而且向我们揭示了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层精神:乐感文化。这种文化精神强调人的主体性存在,并赋予人参与天地之化育的本体地位,从而培育了中国人自强不息、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乐感文化”体现了以人的现世性为本,而与西方传统强调的“绝对”“超验”精神相对立。乐感文化是一种文化心理结构,是全民族的集体无意识,那么,它不是“欢乐”或“快乐”意识,它是无意识,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心态。
③孔子有自己的终身之忧和终身之乐。他的快乐,是精神的愉悦。他的忧虑,是社会风气不好,人们不去修德讲学,改过迁善。孔子提倡追求人生修养的意境,向往暮春三月与青年、幼童同乐,在湖光山色中游览,边游边谈边唱,表达了儒家在积极入世的情怀中,也有潇洒自在的意趣。孟子强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先举了舜、傅说等六位人物的例子,说明出身卑微,经历艰难困苦,遭受过磨难、挫折的人,反而有柔韧性,忧患激励他们奋发有为,苦难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使他们有了新的成就。一个人,错误常常发生,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才能有所激发而创造。一个国家,假如国内没有具有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弼的士子,国外没有相与抗衡的邻国和外患的忧惧,经常会被灭亡。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民族,忧患使之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之萎靡死亡。要奋发图强,不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④儒家忧乐观中有三点尤为重要,值得我们记取并创造发挥。首先是:居安思危。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时时警惕、批评子弟们的生活过于安逸、奢侈,认为这不利于家族和个人的健康发展。可见,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家庭与个人,都应居安思危。这是一种理性精神,一种在安与危、存与亡、治与乱、得与丧中,处顺境而不忘逆境袭来的自觉。其次是:忧乐圆融。孔子所忧的不是财货权势的不足,而是社会上有用的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那么,忧患意识就是仁心或善性的某种自觉。《诗》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未临而如临,未履而如履,这才是忧患意识。真正临深履薄了,需要的就不是忧患意识,而恰好是其对立面——临危不惧,乐以忘忧了。忧患的本体并不在忧患者之中,倒是在它的对立面,在安乐者之中了。一旦安于所安,乐于所乐,真正的忧患就开始了,临近了。第三是乐知天命。子畏于匡,处变不惊;颜回穷居陋巷,安贫乐道。这是儒家的达观心态的展现。乐天知命,恰好是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应当有的心态。即使是在现代社会,因主客观各种条件的限制,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是一马平川,因此要有各种思想准备,调整好心态,经得起风雨、坎坷,也经得起安逸、怡乐等的考验。作为个人,忧而不失其乐,不忘其乐,苦中作乐,乐而不忘其忧,乐中有忧,处顺境不盲目自傲,得意忘形,居功自恃,处逆境要有信念,刚毅坚卓,看到光明。
⑤总之,我们应以家国天下的情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积极乐观地生活与工作,居安思危,忧乐圆融,乐天知命。
4.下列有关“忧患意识”和“乐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复观认为“忧患”是人类精神开始直接对事物发生责任感的表现。
B.“忧患意识”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文化潜意识,蕴蓄着一种坚强的意志和奋发的精神。
C.“乐感文化”是上世纪80年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