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240字。
甘肃省部分地区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现代文阅读I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做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通过持续努力推进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为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具有一致性,从时间安排的维度上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重叠和交叉关系。根据党中央的相关部署,2020年必须打赢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的近期目标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因此,2018-2020年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叠期和交叉期。
从空间布局的维度上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耦合和重合的关系。打赢脱贫攻坚战,主要聚焦贫困村和所在县,尤其是连片特困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则覆盖整个农村区域,要在城乡融合的原则下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具有递进性。从战略对象的维度来看,脱贫攻坚的帮扶主体是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重点解决贫困户的生存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涵盖的对象就更加广泛,包括全体农村居民。就对象所在区域而言,脱贫攻坚瞄准贫困地区,重点是特困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则要实现所有乡村的全域覆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在实施过程中要统筹好相对贫困人口与其他人口、脱贫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关系。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具有联动性。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一是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了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二是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脱贫攻坚的相关举措提升了贫困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发展环境的改变,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条件,增强贫困人口的基础发展能力。三是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塑造了组织载体。脱贫攻坚的实施,促进了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尤其是乡村治理的组织载体得到了夯实。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当前,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但对于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尤其是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而言,由于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到位等,仍然存在返贫风险。因此,亟须尽快在脱贫地区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其内生发展动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实现脱贫攻坚的纵深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光明网《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材料二:
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着力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重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就业增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阶段,要继续深化缓解相对贫困的体制机制,抑制贫困再生。与此同时,要以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基本要求是切实防止返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目前,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整体性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然而,由于脱贫地区产业基础薄弱,精神贫困问题未根本消除等,脱贫人口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并未完全形成,防止返贫仍存在较大压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建立高质量的减贫标准体系和常态化的帮扶模式,切实防止返贫。此外,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持续发力,培植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持续发展的“土壤”,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贯穿主线是增强脱贫地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机能”。要实现切实防止返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目标,核心在于激发农民的内生发展动力。在政策引导上,要优化土地政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等的有效供给,将“输血式”政策转为“造血与输血协同式”政策,着重改善脱贫地区发展环境、保障脱贫地区发展要素、提升脱贫人口发展能力等。在产业发展上,要更加注重农民主体地位的体现。农户不仅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受益者,更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直接参与者。在主体培育上,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与培训,着力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其以农业生产经营为核心的发展能力。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路径是产业支撑、实现机制。从产业支撑的角度来看,当前部分地区扶贫产业的发展,主要是技术含量较低的特色种养产业和劳动密集型非农产业。且存在农民主体缺失、内生动力不足、可持续性差等问题。因此,下一步要实现产业升级、促进多元产业发展。从实现机制的角度来看,基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统一性,要全面总结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充分借鉴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
(摘编自光明网《促进脱贫攻坚需要有序推进、综合施策、联动发力》)
1. 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在乡村振兴优先的原则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B. 脱贫攻坚要抓住农村人口这一帮扶主体,特別要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
C. 要切实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打好脱贫攻坚战,否则,乡村振兴将是一句空话。
D. 攻坚脱贫任重道远,但我们只要提供政策支持,就能巩固好脱贫攻坚的成果。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提升贫困地区 发展能力,有助于脱贫攻坚的实现。
B. 完成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成小康社会后,帮扶工作就全面结束了。
C. 脱贫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到位,就仍有返贫风险。
D. 要转“输血式”政策为“造血与输血协同式”政策,提升脱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3. 下列农村人口脱贫方式中,属于贫困人口自我发展“造血式脱贫” 一项是( )
A. 从大学生中选聘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做“第一书记”。
B. 优化土地政策,保证农民合法权益,延长农民土地承包使用期限。
C. 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吸引工商资本打造民宿等乡村文创项目。
D. 通过网络培训或观看农经节日,农民了解掌握了新型的养殖技术。
4. 脱贫攻坚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有哪些积极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做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通过持续努力推进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为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具有一致性,从时间安排的维度上看,脱贫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