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00字。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下列选项中对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愁》的作者是艾青,台湾诗人、散文家,诗歌表达了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情怀。
B.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C.“阴阳割昏晓”一句中“阴阳”二字在古代指的是方位。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D.我国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此用“垂髫”指儿童;而始龀是指小孩七八岁。
【答案】A【解析】【分析】A.《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BCD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常用皇帝的年号来纪年,如“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也有用干支来纪年,如“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B.古人常用伯、仲、叔来表示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如孙权在兄弟中排老二,故字仲谋。
C.《论语》中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四十岁为“不惑之年”,五十岁为“花甲之年”,六十岁为“知天命之年”,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D.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觥筹交错”中的“觥”,“衔觞赋诗”中的“觞”,“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答案】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五十岁为知天命之年”,六十岁为“花甲之年”。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积累。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冰心、泰戈尔、普希金都是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分别有《繁星》《吉檀迦利》《自由颂》。
B.《范进中举》《变色龙》都运用了讽刺笔法,揭露虚伪,鞭挞丑恶。
C.“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分别纪念的是屈原、范仲淹、文天祥。
D.古诗文中,伛偻、垂髫代指老人,提携、黄发代指小孩,烽火、干戈代指战争。
【答案】D【解析】【分析】D.有误。伛偻、黄发代指老人,提携、垂髫代指小孩。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4.下列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艺术成就较高,鲁迅称“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丽”。
B.“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C.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D.“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中划线词的词性分别为动词、名词。
【答案】C【解析】【分析】C项有误,“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