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500字。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 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1.通读课文,探究下面的问题。
(1)作者把人生比作攀高塔,你认为这个比喻是否恰切?为什么?
(2)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和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是什么样的人?从实际生活中为这三种人补充几个例子。
【答案】 (1)这个比喻较为恰切。把人生比作攀登,是一般性的做法,大家广为认可;把人生进一步具体地比作攀登高塔,非常奇特,是一个成功的设喻。
(2)挖掘坑道的人:从事研究工作,进行较为抽象的脑力劳动,也就是像阿基米德那样的科学家。征服广阔领域的人:军事家、政治家,像恺撤大帝、秦始皇等。在工场劳作的人:技术工人、工艺师、设计师、发明家,像爱迪生、张衡、毕昇等。
【解析】【分析】(1)本题是对比喻修辞手法的考查。这里把人生比作攀高塔,符合人的生活体验,越到高处见得风景就越多。
(2)本题是对比喻修辞手法运用的考查。比喻的关键点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比如这里把那些脑力劳动者比喻成挖掘坑道的人。是因为二者都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得很深入。本题中的三种人分别是脑力劳动者,军事、政治家,一线的技术工人等。
【点评】常见的修辞种类较多,这里是对比喻修辞方法的考查。比喻修辞判定标准一个是要有本体、喻体、比喻词。同时要搞清比喻又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不能单纯地看有没有本体和比喻词。再有就是要分清比喻和拟人修辞方法的区别。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他从不对我们说这些事的实话。
提取这个句子的主干为:________。
(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和比喻。
【答案】 (1)他不说实话
(2)夸张
【解析】【分析】(1)对于提取句子的主干,首先要明确句子主干是:主语中心词+谓语中心词+宾语。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词是——他;谓语中心词是——不说;宾语是——实话。据此作答即可。
(2)句中“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把眼光比作两把刀,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极言目光的厉害,运用的是夸张。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他不说实话;
⑵夸张。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语句的主干的提取,答题时注意语句的简洁性;
⑵本题考查对语句修辞手法的考查,明白各种修辞手法诗答题的关键所在。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徽派建筑积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ci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②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为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严谨(________) 精湛(________) cí堂(________)
(2)画线句①中有一个错别字,这个字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依山就势”一词中“依”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②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jǐn;zhan;祠
(2)积;集
(3)紧挨着
(4)排比
【解析】【分析】(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精湛”:精熟深通;某样技艺十分娴熟;精微深奥。读“jīng zhàn”,注意据义定音。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祠堂”的“祠”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如“积”:积累。“集”:聚合,会合。这里是聚合积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故选“集”。注意据义定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这里“依山就势”的意思:紧挨着山,顺着便利的形式。“依”在文中的意思是紧挨着。
(4)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它在总体布局上……在平面布局上……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显然是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jǐn;zhan;祠;
⑵积;集;
⑶紧挨着;
⑷排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