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7560字。
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宾虹曾提出“内美”理念,为中国画的特质来辩护。他认为“逮清道咸金石学盛,籀篆分隶,椎拓碑碣精确,书画相通,又驾前人而上,真内美也”。这便指出了绘画可以融入书法的金石趣味而具备含蓄与质朴之感,也即创造一种深藏于心的内在之美,而非直接诉诸感官的浅表美。黄宾虹的“内美”从自然得来,同时又超越了一般性的自然形态,进入到深刻的“自在”状态。从另一个角度说,黄宾虹的“内美”指向的是人格与艺术品格之美,更多地蕴藏于传统文人画所坚守的气韵与格调之中。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传统文人逐渐淡出文化舞台,一些画家开始把目光投向西方绘画。黄宾虹则坚持研习中国画传统画法,提出“内美”理论。“内美”一方面指向绘画本身,包括观念、技法等层面;另一方面,黄宾虹意在通过“内美”之说,建构鲜明的民族文化性格,在对传统文人画之气韵与格调的吸收中,更为深入地去建构含蓄质朴而又深沉雄厚的民族文化性格,这对于中国画的当下发展,同样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黄宾虹的中国画作品中充满着“自然之法”。如《青城坐雨图轴》,该画以描摹雨水淋湿墙头的瞬间为核心,通过集中运用泼墨、干皴加宿墨以及焦墨的技法,将云游青城山时遇到的自然景观真挚地展现出来。该画虽着墨不多,该画虽然着墨不多,且干且润,但在色与墨的深刻交融中,凸显了烟雨氤氲之感,真正做到了“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在这幅画中,雨水打湿之处墨色十分浓重,而尚未湿漉的山路、屋檐则用留白之法,颇显其融情山水、寄情自然的理念,也呼应了画作题识——“青城山中坐雨,林峦杳霭,得图而归”。《支硎山秋色图》同样运用“自然之法”。明代画家陆治曾在隐居支硎山期间,因感悟支硎山的天然山石之美,留下著名的《支硎山图》。黄宾虹则以恢宏厚重的笔法创作出《支硎山秋色图》,与陆治进行了时空上的对话,特别是达到了精神层面的交流。与《青城坐雨图轴》相比,黄宾虹此画不再囿于烟雨朦胧之感的描绘,而将笔墨聚焦于秋色,意在呈现自然之秋,并通过自然景观的描摹抵达内心之秋,进一步诠释了其所倡导的“内美”理念。在《夜山图》中,黄宾虹将所见山水看作是统一整体,将自然作为人之心灵的比照。此画集中表达出黄宾虹对自然万物的提炼与整合,特别是其对夜山这一对象物的静心观照。这之中既包含了人生的经验,又传递着艺术的情境,给人以立足于自然之中的深邃感觉。
可以看到,黄宾虹“内美”理论及其作品中包蕴的自然、闲适之感,正是传统中国画的一大特色。当前,作为审美主体的大众往往表现出“被动”状态和功利心态,而没有建立审美阅读的主动性和审美主体的活泼感。
审美趣味的培养是提升审美主动性与日常生命仪式感的重要路径。以黄宾虹泼墨自然、融情山水的作品为代表的中国画,正可以为大众审美趣味的提升提供切入点。以黄宾虹为代表的中国画画家的创作重视个体情怀的抒发与气节的培育。如黄宾虹高度推崇以邹之麟、傅山、徐枋、龚贤等为代表的“启祯诸贤”,这些画家多生活在明末清初,在他们的山水画中鲜明地体现了传统文人的志趣和性情。
注重养成艺术化的生活方式是文人的一个传统,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人借以培养自己诗意生活的重要途径。这些文人在中国画中一方面追求文人个性的抒发,注重个人品格与意志的培育;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天人合一自然观的深刻影响,他们习惯在自然万物中去寻求破解人生困境、纾解人生焦虑的方法,习惯通过亲近自然的精神境界来摆脱世俗的羁绊。
这种重视自然、亲近自然的习惯,对于当前缓解人们紧张生活带来的焦虑不无裨益。当然,笔者并非提倡一种完全脱离世俗,寄情山水的闲适生活,而意在提醒大众在艺术的熏陶中,在古人超脱,冲淡,自然的文艺创作中获得心灵的净化。
(摘编自杨肠《内美:从黄宾虹看中国画审美特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宾虹认为绘画应具备含蓄与质朴的感觉,要创造的不是直接诉诸感官的浅表美,而是一种内在之美。
B. 黄宾虹的“内美”超越了包括观念,技法等层面的绘画本身,主要是指深入地建构鲜明的民族文化性格。
C. 当前,对审美表现出“被动”状态和功利心态的那些人,提升自身审美趣味的途径就是欣赏黄宾虹的作品。
D. 中国文人习惯从自然万物中去寻求破解人生困境的方法,他们因此受到天人合一自然观的深刻影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诠释了黄宾虹提出的“内美”理念,指出“内美”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肯定了其在当下具有的借鉴意义。
B.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青城坐雨图轴》的例子,是为了论证黄宾虹的中国画作品充满着“自然之法”。
C. 文章将黄宾虹与“启祯诸贤”进行对比,论证了中国画画家的创作重视个体情怀的抒发与气节的培育的就点。
D. 文章结尾既肯定了中国文人重视自然、亲近自然 习惯,又表明并不是提倡完全脱离世俗的闲适生活,具有辩证思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顶是( )
A. 黄宾虹的“内美”理念从自然得来,又具有超越性,而进入深刻的“自在”状态,指向的是人格与艺术品格之美。
B. 《青城坐雨图轴》重在描绘烟雨朦胧之感,而《支硎山秋色图》聚焦于秋色,通过自然景观的描摹抵达内心之秋。
C. 黄宾虹曾提出“内美”理念,为中国画的特质辩护。传统中国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黄宾虹作品所蕴含的自然,闲适之感。
D. 中国传统文人借中国画来抒发文人个性,培育个人品格与意志,培养自己的诗意生活,让自己的生活方式艺术化,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曲解文意,“超越了包括观念,技法等层面的绘画本身,主要是指深入地建构鲜明的民族文化性格”错误,原文是“一方面指向绘画本身,包括观念、技法等层面;另一方面,黄宾虹意在通过'内美'之说,建构鲜明的民族文化性格……”。
C.“提升自身审美趣味的途径就是欣赏黄宾虹的作品”以偏概全,原文是“以黄宾虹泼墨自然、融情山水的作品为代表的中国画,正可以为大众审美趣味的提升提供切入点”。
D.“他们因此受到天人合一自然观的深刻影响”因果倒置,“受到天人合一自然观的深刻影响”是原因,不是结果。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文章将黄宾虹与‘启祯诸贤’进行对比”分析不当,原文为“如黄宾虹高度推崇以邹之麟、傅山、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学者陈捷在接受中青网记者采访时,援引了“元宇宙”“鼻祖”——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1992年在其著作《雪崩》中提出的原始概念;“元宇宙”是平行于现实世界的、始终在线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除了吃饭,睡觉需要在现实中完成,其余都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实现。
在陈捷看来,虽然“元宇宙”的出现与发展将面临诸多技术层面以及人类社会规范层面上的挑战,但它是人类交互愿望与技术发展的必然走向。
多年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张军平则认为,“‘元宇宙’就是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