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860字。
古诗鉴赏主观题专练(诗)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2)题。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注]。
[注] 却关:打开门闩。
(1)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小童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用白描手法写水中和岸上的场景(生动表现春日河湾景象)。“小童”一句把两种场景连接了起来,动静结合,浑然一体,显示出水乡的宁静、优美,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
(2)从“疑是”“急”“却关”可以看出,小童热情淳朴、天真可爱。
解析
(1)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生在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二是要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这种手法;三是要指出此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含着诗人的情感。考生在分析诗歌形象时,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考生在解答鉴赏形象类题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什么形象;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③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2)题。
杨柳枝
万树
不合临池起画楼,断烟疏雨叶飕飕。谁能数得垂杨叶?一叶垂杨一点愁。
(1)结合本词,简要赏析“一叶垂杨一点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句的“不合”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该句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的“愁”化作具体可感的“垂杨”,极写忧愁之多。
(2)表达了词中人物的苦闷和愁怨。“不合”在这里是“不当、不应该”的意思,表达了词中人物对自然景色的无理责备:因为凭栏眺望本为散心,谁知楼畔即池塘,塘边皆杨柳,烟笼雨集的杨柳犹如一团团难解的愁绪,愈令作者心烦,难以忍受。而雨打树叶,更令他心烦意乱。“不合”的埋怨看似无理,然而“愁”已从无理之责中透出。
解析
(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这句描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垂杨的叶子,一是词中人物的忧愁情感。词人将抽象的“愁”化作具体可感的“垂杨”,极写忧愁之多,就像垂柳的叶子一样,数也数不清。
(2)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赏析诗歌表达的情感,要注意把握诗歌中的语句、词语表述的内容以及特点。“不合”是不应该的意思,体现的是词中人物的无理,而这种无理恰恰表现了词中人物的情感,即通过对如此美景的抱怨表达人物的苦闷。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的第一、二两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