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1630字。

  宁波市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九校联考高二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无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其漂亮。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兰亭在唐初可谓名高和风行,像冯(承素)、虞(世南)、褚(逐良)的众多摹本,像陆柬之的文赋效颦,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冯、虞、褚、陆和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它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的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但他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随其性欲,便以为姿”,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它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不只是张旭的狂草,这是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的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么?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当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了许多新创造。从宫廷到市井,从中原到边疆,从太宗的“秦王破阵”到玄宗的“霓裳羽衣”,从急骤强烈的跳动到徐歌慢舞的轻盈,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雅,正如当时的边塞诗派和田园诗派一样。这些音乐歌舞都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人世间的欢快心音。
  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的美的魂灵,故统称之曰盛唐之音。内容前面已说,就是形式,也由这个灵魂支配和决定。绝句和七古乐府所以在盛唐最称横唱,道理也在这里。它们是能入乐谱,为大家所传唱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诗与琵琶(音乐)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新声、音乐是它的形式,绝句、七古是它的内容;或者反过来说也行。总之,它们是紧相联系在一起的。五古从汉魏起,到唐代实已基本做完;五律则自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搞定形化以来,成为终唐之世的考试体裁、正统格式;七律要到杜甫才真正成熟,宋以后才流行,所有这些形式都基本是文学的,而不是音乐的。只有“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形的七言才是当时在整个社会中最为流行而可歌可唱的主要艺术形式,它们也是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
  如同音乐与诗的关系,舞蹈之于书亦然。当时舞蹈特征是什么呢?与音乐一样,它主要也是来自异域少数民族的急烈跳动的胡旋舞,即所谓“纵横跳动”“旋转如风”。从而,那如走龙蛇、刚圆遒劲具有弹性活力的笔墨线条,那奇险万状、绎智遗形、连绵不断、忽轻忽重的结体、布局,那倏忽之间变化无常,急风骤雨不可遏制的情感气势,盛唐的草书不正是这纸上的强烈舞蹈么?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构成当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冠冕,它把中国传统重旋律重感情的“线的艺术”,推上又一个崭新的阶段,反映了世俗知识分子上升阶段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李泽厚《音乐性的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法和诗歌是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正如绘画、词曲之于明清,戏曲、小说之于宋元一样。
  B. 初康时期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都鲜明地反映在刘、张、四杰的诗歌和体现当时书法美典型的一些书法作品中。
  C. 孙过庭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这一哲理的提出标志着盛唐书法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
  D. 盛唐的音乐歌曲出现了许多新创造,不仅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也是人世间的欢快心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用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类比说明书法、诗歌是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B. 第三段引用孙过庭的言论,为下文的观点阐述增强说服力,语言含蓄典雅。
  C. 第五段提到,音乐性的表现力量对盛唐各艺术部类的形式同样具有支配和决定作用,对上文进行补充。
  D. 末段阐述当时舞蹈的特征是为了说明盛唐的草书从舞蹈中借鉴了相应的表现艺术。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在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下,初唐的书法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兰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
  B. “盛唐之音”表现在书法上,即是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C. 五古、五律、七律等体裁都是在唐代以后才成熟的,所有这些形式基本是文学的,而不是音乐的。
  D. 绝句、草书、音乐、舞蹈等表现艺术融合为一个整体,把中国传统重旋律重感情的“线的艺术”推上新的阶段,体现了世俗知识分子上升阶段的时代精神。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绘画、词曲之于明清,戏曲、小说之于宋元”对应错误,原文是“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
  C.“标志着”错,由原文“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可见应为“预示着”;
  D.“不仅是……也是”错,由原文“这些音乐歌舞都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人世间的欢快心音”可知关联词应为“不再是……而是”。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流量明星”是唯市场化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说,“流量为王”实质上就是变现至上、金钱至上。一些追求流量的艺人不再依靠良好业务能力和优质作品来吸引粉丝,而是不择手段地通过炒作话题、贩卖人设获取一大批忠实拥趸,冲上流量排行的前列,刺激相关影视机构起用这些当红的“流量明星”,调动粉丝热情轻松完成变现。一些“流量明星”唱歌跑调、演戏“面瘫”,演艺基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