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700字。
2021年七年级(上)期中质量检测卷
语文
温馨提示:本试卷共四道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
一、古诗文阅读(共30分)
(一)名句积累(共10分)
1.古诗文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4)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将羁旅漂泊游子的悲痛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十二章》中,曾子强调经常反省自己的为人处事,提升道德修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2—3小题,共5分)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甲】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2.甲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湾,题目中的“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甲、乙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文阅读(4—8小题,共15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郛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太丘舍去_______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
③及事讫_______________ ④伋辞谢之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相委而去 人不知而不愠 B.其为人若此 为人谋而不忠乎
C.先期一日 陈太丘与友期行 D.去后乃至 须期乃入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3分)
8.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