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520字。

  2022年高二下迎春考试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既然民间说唱与小说的关系特别密切,并且自从通俗小说产生以后,两者又始终处在一种交互影响的动态发展过程之中,那么不管我们研究民间说唱文学还是古代小说,都理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两者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各自的生存、发展和变化等造成的巨大影响进行系统、具体的探究。那么,实际的研究情况是否如此呢?回顾已有的说唱文学与古代小说研究史,我们发现20世纪前半叶从事俗文学研究的学者,还大都持有一种俗文学的整体观,注意将各种类型的俗文学置于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场域中进行关联性研究,很少将眼光局限在某一狭小领域。遗憾的是,这一良好的学术传统后来并未得到很好的承继与发扬,古代俗文学被人为地分割成小说、戏曲、说唱文学等领域,进行各自为政的研究。有关说唱文学的研究成果对说唱与小说的关系也较少涉猎,即使提及,也很少由此出发,具体探讨小说如何影响说唱以及说唱如何改编小说等重要问题。因此,我们不仅难以全面、真实地揭示古代小说与说唱文学发展、演变的实际状貌,反而因为隔断了两者的亲缘关系,在阐释古代小说或说唱文学的一些基本艺术特征与创编规律时得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
  比如,我们在研读明清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时,往往会发现其中存在大量程式化的套语、雷同化的场景、套路化的情节、类型化的人物等。可是如果我们换一种视角,充分考虑它们所依托的民间口头传统,那么可能就会产生一些新的理解和评价。从民间说唱伎艺的习得、表演与传承角度来看,一个艺人在上场说书之前,首先必须积累和掌握足够多的“程式化”的故事情节、叙事单元和诗词韵语等,这样他在书场演说时才能从容自如地对情节、关目、套语等加以调用、组合、拆换、更新,以保证现场说唱能逢枝开花、遇路转弯,顺畅地进行。以研究活态的口传文学著称的美国民俗学家阿尔伯特•贝茨•洛德就指出,采用程式化的语词句法、主题或典型场景、故事范型等创编故事,乃是口传文学的基本特点(阿尔伯特•贝茨•洛德《故事的歌手》)。
  因此,如果我们忽视古代小说秉承的民间说唱艺术基因,那么研究古代小说时就可能会发生认知错位与评价失当。例如,有的学者曾根据明代小说中存在的不少诗词赋赞雷同化的现象,考证《水游传》与《三遂平妖传》的作者是否为同一人,争论《西游记》与《封神演义》到底是谁抄袭了谁等问题。实际上,这些小说并非文人独立创作,而是脱胎于民间说唱文学,在民间说唱领域中流行着大量的韵文套语,说书人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搬用,这样就导致了在说唱文学基础上形成的不同题材内容的章回小说文本中出现了诗词韵语雷同的现象。又如,有些学者曾围绕《三国志演义》中的人物是不是“类型化的典型”展开过热烈的争鸣。就采用的理论方法而言,论者分析《三国志演义》人物形象所使用的术语、进行评价的标准,不外乎就是真实性、典型性、类型化、个性化、特征化等,基本上不脱西方文学典型论的范畴,然而论者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民间讲史传统对《三国志演义》人物塑造的深刻影响。实际上,民间讲史一般都是从历史人物的一两个性格特征出发,根据下层民众的生活心理和想象,对其所说人物进行大胆的夸张与渲染,并对其善恶美丑进行褒贬的;另外,为了便于把握纷纭复杂的人物关系与故事情节,讲史艺人还会对人物进行角色分类与身份定位,由此便形成了一定的人物关系模式。这种人物关系模式,过去曾被说书艺人概括为“四梁八柱”,并流行所谓“书无根不生,书无领不起,书无胆不立,书无筋不俏”等说法。因此,民间讲史塑造人物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将历史人物特征化、传奇化、类型化、模式化。而考虑到采用这种方式塑造出来的英雄人物,如关羽、张飞、诸莫亮、武松、鲁智深、李逵、岳飞、牛皋、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恭、薛仁贵等,千百年来深受平民百姓的喜爱,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说这些人物形象没有多少审美价值。
  (摘编自纪德君《关于说唱文学与古代小说交叉互动研究的思考》)
  材料二:
  虽然与小说、戏曲同属干俗文学范畴,但说唱文学毕竟有其特殊性。其实,与古代说唱文学创作相伴而生的,还有一些并不成体系但对说唱文学创作和演出产生重要影响的理论表述。例如,清嘉庆年间顾琳的《书词绪论》(关德栋、周中明编《子弟书丛钞》)就是研究子弟书的著作,它着眼于子弟书的内容、主题和表演等多方面,提出了子弟书要“善能法古”的原则,从“立品”“脱俗”“传神”等方面对子弟书的艺术性提出了高标准,对子弟书的规范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嘉庆道光年间的“评弹前四家”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不但弹词的演唱水平高,而且他们为弹词唱腔和表演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陆瑞廷借鉴画石的“瘦”“皱”“漏”“透”“丑”五诀,提出了“理”“味”“趣”“细”“技”五字,要求弹词艺人在贯通、耐思、解颐、典雅、工夫上躬身实践。传奇大书中有“四梁八柱”“雨夹雪”“提闸放水”“搭桥过沟”等独特的间架结构,有“连环扣”“鸳鸯扣”“子母扣”“阴阳扣”“风火扣”“人情扣”等组织悬念,具有鲜明的特色。可以说,不同的说唱文学门类都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和专用名词,有各自独立的批评标准,甚至同一门类的不同派别之间也有很大的不同,为了吸引听众、竞争市场而在声腔、表演上不断丰富发展。如何在俗文学的理论体系内,归纳和提炼说唱文学理论的特质,开展说唱文学创作、表演、传播理论的研究,进而建构说唱文学批评的理论体系,为当今的曲艺创作和表演提供借鉴,应该引起说唱文学研究者的重视。
  (摘编自车振华《新时期说唱文学研究的成就、困境及其出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多研究者对说唱与小说的关系不够关注,因而很少探讨小说对说唱的影响以及说唱如何改编小说等问题。
  B.把古代俗文学分割成小说、戏曲、说唱文学等领域,并进行各自独立的研究,这算不上很完美的处理方式。
  C.艺人只要积累和掌握足够多的程式,就能够从容自如地运用情节、关目、套语,保证现场说唱的顺畅进行。
  D.把历史人物特征化塑造出来的英雄人物,广受平民百姓喜爱,而这些人物形象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俗文学的整体观这一学术传统并未得到很好的承继与发扬,因此说唱文学的演出效果不够理想。
  B.《水游传》与《西游记》等小说并非文人独立创作,因而其艺术成就实际上不像外界评价的那么高。
  C.嘉庆道光年间的“评弹前四家”,既是弹词的演奏家,也称得上是弹词艺术研究领域的著名理论家。
  D.不同的说唱文学门类有各自独立的批评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艺术门类之间没有可沟通的渠道。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说明受说唱文学影响的古代小说呈现“程式化”特点的一项是(3分)
  A.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
  B.一将当先,拦住去路,睁圆环眼,声如巨雷,乃张飞也。
  C.这里红玉听说,不便分证,只得忍着气来找凤姐儿。 
  D.那崔道成心慌,只道着他禅杖,托地跳出圈子外去。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新时期作为俗文学之的说唱文学应如何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文城(节选)
  余华
  在溪镇有一个人,他的财产在万亩荡。那是一千多亩肥沃的田地,河的支流犹如繁茂的树根爬满了他的土地,稻谷和麦子、玉米和番薯、棉花和油菜花、芦苇和竹子,还有青草和树木,在他的土地上日出和日落似的此起彼伏,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欣欣向荣。他开设的木器社遐迩闻名,生产的木器林林总总,床桌椅凳衣橱箱匣条案木盆马桶遍布方圆百里人家,还有迎亲的花轿和出殡的棺材,在唢呐队和坐班戏的吹奏鼓乐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