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80字。
2021年秋季学期期末教学检测八年级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共26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小题
春天悄( )然而至。天空聆听大地的声音,在重峦叠zhàng( )间想寻找一丝来自林间的喧嚣( )。然而,鸟儿却未再如约而至 A 虫儿也未再窃窃私语。如果让我用一样东西来形容《寂静的春天》这本书,我认为它就如用带着良知与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猛地唤醒妄图 B 控制自然 B 的人。每一个字都值得深思,振聋发kuì( )。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1)悄( ) (2)嚣 ( )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zhàng( ) (2)kuì( )
3.文段中填入A处的标点符号是 ,填入B处的标点符号是 (2分)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茶,是壮乡儿女热情待客的必备饮品,承载着他们对小康生活的美好期待和憧憬。
B.走到新华书店门口,看到书店里仍像往日那样挤满顾客,所以停留片刻便离开了。
C.为丰富旅客的阅读收获,铁路部门联合钦州市图书馆对读书驿站进行日常运维管理。
D.放眼望去,一个多彩而凝重、和谐而华美的中国梦,向我们每一个人正在招手。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等,其所搭配的曲调叫做词牌,如渔家傲、浣溪沙、采桑子等。
B.关于古代年龄称谓,我们学过不少,如“始龀”表示刚刚换牙,指七八岁;如“丈夫之
冠”中的“冠”指古代男子十八岁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C.《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中“书”指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
D.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贴对联的时候一般要将上联贴在右边,因为古时候人们都是
右边开始书写、阅读的,通常上联最后一个字的读音是第三声、第四声。
6.名著阅读(6分)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 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1)本文选自 ,作者是法国的 (人名)。(2分)
(2)请结合本文段说说为什么这本书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4分)
7.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主题 古诗文名句
思乡 崔颢在《黄鹤楼》中,借景抒情,用①“ ? ”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巧用拟人,用②“ ,
” 表达自己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爱国 杜甫《春望》中③“ , ”两句移情于物,因时伤怀,表达了诗人深切的爱国情怀。
言志 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一诗中用④“ , ”,表明自己已摆脱尘世干扰,过上了一种内心闲适恬静的生活,大隐隐于市。杜牧在《赤壁》一诗中⑤“ , ”两句,借史事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的无奈和抑郁不平之气。
三、阅读理解(共44分)
(一)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