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800字。
中山市高二年级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
证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
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
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书写(6分)
1.本题根据答题卡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力求做到书写正确、工整、美观。(6分)
二、现代文阅读(一)(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讲到“汉语哲学”,人们最为直观的反应便是“中国哲学”与“汉语哲学”究竟有何区别?早在“中国哲学”提出之初,金岳霖先生便对“中国哲学”这个名称表达过质疑——这究竟是“在中国的哲学”,还是“中国的哲学”?金岳霖先生倾向于认为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是一部“在中国的哲学史”,是发现于中国的哲学。这样的立论预设了一种类似于数学、物理学的“普遍哲学”,于是便有了在英国的物理学、在中国的哲学之类的说法。但这样一种思想也恰恰是造成当代学界讨论“中国哲学合法性”的缘由,因为哲学的普遍性特征与中国的特殊性称谓之间有着巨大张力。如果以所谓“普遍哲学”为标准,那么在中国的哲学难免成为某种特殊的东西,成为某种“朴素的什么”“自发的什么方法”之类的:“中国的哲学”则与哲学的普遍性指向矛盾,哲学似乎不能以“中国”这样一种民族性概念自我设限,哲学就其本性而言不能只是针对中国这一特殊人群的哲学反思。正如陈嘉映所言:“德国哲学不是说它讨论的是惟德国人特别关心的概念,它主要倒是在讨论法国人和中国人都关心的概念,它之所以仍然是德国哲学而不是法国哲学,是因为它借助了德语、德国思想传统和文化传统的力量。”以这样的思路来看待“中国哲学”,其或是传统思想的阐释或是普遍哲学下的特殊体现,由此很难伸张中国哲学之于人类的普遍意义。
作为哲学学科的“中国哲学”,目前的相关研究多为对古典思想的阐释,在历史上形成了非常宽泛的学术内涵,包含非常多样的研究进路。但哲学研究并不止于哲学史的经典阐发,更需要一种原创性工作。从冯友兰到陈来,都提出过很多原创性的思想;很多有西学背景的学者也进行了很多有中国意味的原创性哲学工作,如张东荪、张世英、王树人、张祥龙、赵汀阳等人的工作。不过,他们的工作很少被纳入“中国哲学”这个学科范畴。其实,这些基于“汉语世界”本原性思想的哲学正是“汉语哲学”所推崇的。
“中国哲学”的提出从一开始就陷于“普遍的”还是“特殊的”困惑,“中国”二字包含了太多历史、社会、民族的意涵,模糊了哲学的普遍性意味。另外,“中国”作为国别是否意味着“中国哲学”也应该包含国内各种少数民族的哲学呢?“汉语哲学”的提出意在避免“哲学”的国别性,并超越历史上的各种哲学流派。“汉语哲学”强调哲学之于人类的普遍性关切,同时强调汲取“汉语世界”的本原性思想、以创造性的方式来回应人类的普遍性问题。
(摘编自孙向晨《“汉语哲学”何之谓》)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金岳霖看来,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是“在中国的哲学史”,并没有体现出一种“普遍哲学”的存在。
B. 结合陈嘉映的观点来看,与德国哲学不同,中国哲学是一种特殊性的存在,不容易表现出人类的普遍意义。
C. 哲学研究需要一种原创性工作,冯友兰等人的原创性哲学工作却很少被纳入“中国哲学”这个学科范畴。
D. 相较于“中国哲学”,“汉语哲学”这一提法能更好地体现哲学的普遍性特点,也有利于发挥汉语世界的价值。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以“中国哲学”和“汉语哲学”的区别为立论前提,论述了汉语哲学的意义。
B. 文章特别注重概念的提出与辨析,论证语言严密,说理性和思辨性都很强。
C. 文章列举陈来、张世英等人进行的工作,意在论述原创性工作的重要价值。
D.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有很强的说服力。
4.请简要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4分)
三、现代文阅读(二)(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郝红梅在往自己的书包装那五块手帕的一刹那间,产生了邪念——她没有时间来检讨她这行为的全部危险与可怕,便很快瞥了一眼那个封火炉的售货员,见他脊背朝着她,就闪电般伸出手在柜台上的那叠手帕上面抓了一把。在她还没来得及将手中的赃物塞进自己书包的时候,那售货员大概是凭第六感觉也闪电般转过身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