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18040字。
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严禁在试卷上答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知识与财产均被少数人垄断的封建社会,藏书楼“价值”的主客体关系主要是藏主和图书。藏主往往以“多少藏量”“多少珍稀版本”竞相夸耀。与此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就是“秘而不宣”,封闭收藏。当然,封建社会也有比较开明的藏书楼主,但为数极少。就总体而言,藏书楼的管理观念和方式是封闭和保守的,这种封闭、保守的管理方式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我们在批评藏书楼主吝啬行为的同时,对他们也不能责之过甚,因为,除了他们自守自利的局限性以外,也有赖于他们的苦心孤诣,才使我国大量的珍贵文化遗产得以保存流传。
世界图书馆事业可以追溯到数千年以前,但是,免费的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却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肇始于17世纪后半叶到18世纪欧洲的“启蒙时期”,公众读者开始介入图书馆的“价值”共存关系,并成为价值主体。当图书馆逐步融入公众社会,日益显现出它在社会教育中作用的时候,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开放,而是提供更好的服务。于是在“图书馆”这个“价值客体”中,除了馆舍、图书、设备等物质条件以外,开始重视人的因素。因为,只有通过对图书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管理,才能显示图书馆的价值,这加速了图书馆工作的职业化,产生了专职的图书馆馆长和图书馆馆员。除此之外,图书馆也逐步重视对读者服务的要求,比如,对图书馆员任职资格提出了文化程度的要求,在图书馆的评估体系中提出了诸如对开馆时间、读者借阅数量的指标要求等等,这些都表现出图书馆价值评判标准的转移。
(摘编自王增清《试论图书馆价值观念的嬗变》)
材料二:
2006年3月,零点公司在一份关于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的报告中说,中国“公共图书馆一项,在农村几乎就是空白,普及率仅为5.9%,90.3%的农村居民表示当地没有任何可供借阅图书或音像制品的公共图书馆”。零点公司的调查结论虽然来自普通公众的主观感受,但基本能反映当时的客观情况。近些年,随着国家各项文化惠民工程的推进,这种不均衡状况有所缓解,但仍待进一步改善。
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及公共阅读服务的不均衡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区域之间不均衡。全国范围内存在东、中、西之间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省域甚至地市范围内也存在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之间的不均衡现象。二是城乡之间不均衡。公共图书馆总是建设在城市地区,广大农村地区或边远山区则与公共图书馆相距遥远,难以获得便利、有效的服务。三是人群之间不均衡。公共图书馆选址总是与城市中心的政府机关、事业机构、学校、重要文化商业设施相部,处于社会上层的人士及其子女、城市重点学校的学生等,往往是公共图书馆的优势人群,公共图书馆的一些重要服务品牌项目及其运行规则,或许有意无意地与这一群体的需求相适应。这样就有可能挤占本应面向社会中下层人群及其子女、老年和残障人士、外来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服务资源或项目。
现阶段公共图书馆建设及公共阅读服务不均衡现象的原因有多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长期实施优先发展工业和城市的政策。近30年来,又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客观上拉开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这些差距直接影响到各地政府建设公共图书馆和发展公共阅读服务的能力。但是,应当看到,部分公共图书馆本身建设理念、设施布局、管理运行、服务提供,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公众阅读服务实际的需求脱节,也是无法忽视的重要原因。
现代公共服务秉持“公平”“均等”的服务理念,亦即地不分东西南北、城市乡村,人不分男女老幼、穷人富人,均应享受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与之相应,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客观上要求公共图书馆建设必须转变观念,想方设法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着力推进所在服务区城公共阅读服务的均衡发展。
(摘编自巫志南、冯佳《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共图书馆》)
材料三:
德州市图书馆是一座具有图书借阅、报刊借阅、信息资料查询、知识讲座、科普教育、网上信息查询、教育培训等功能的现代化的公共图书馆,在服务、馆舍、设施、网络、理念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图书馆包括老馆和新城分馆两个部分,老馆位于新湖风景区(原市委院内);新馆位于会展中心西侧,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读者可乘坐公交车直达。图书馆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管理理念服务于社会和广大读者。新推出的“一卡通”服务模式实现了“一卡在手拥有整个图书馆”。全年365天开馆,采取开放的服务方式,向全市人民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读者可以通过点击馆藏目录检索查看具体某本图书的馆藏情况,还可以,点击下载移动客户端进行登录,完成下载电子图书、电子报纸、视频资料以及续借图书等操作。
下面是德州市图书馆近年来开展的部分活动:
2019年02月01日 “带一本好书回家过年”征文活动
2019年05月14日 温情夕阳,公益古典——中老年古典舞公益培训班开课
2019年11月16日 活动预告|寻找孩子的积极因素
2020年07月22日 活动|非遗鲁绣传承人穆金香与您相约德州市图书馆
2020年09月14日 讲座|普法公益讲座系列之五——《民法典与您同行(一)》
2021年04月06日 通知|2021年新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公益讲座开始报名
2021年11月22日 通知|第三届全市青少年读书故事会
(综合自“德州市图书馆官网”)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封建社会,藏书家对藏书楼“秘而不宣”的管理方式是为了给后代保存珍贵的文化遗产,所以不应苛责。
B. 从世界范围看,图书馆事业产生较早,但公众读者开始成为图书馆的价值主体却是在欧洲的“启蒙时期”。
C. 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及服务不管是在全国,还是省域、地市范围内都存在着东、中、西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D. 我国优先发展工业和城市、鼓励东部率先发展的政策,直接影响了各地建设图书馆和发展阅读服务的能力。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公共图书馆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馆舍、图书、设备等物质条件的影响开始下降,管理与服务的意义变得越来越重要。
B. 藏书楼以“藏量“版本”作为夸耀的资本,图书馆以对图书的管理、读者的服务作为评判标准,体现了价值观念的嬗变。
C. 据零点公司调查,中国农村公共图书馆建设近乎空白。这一结论虽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客观现实。
D. 图书馆读者人群有优势和弱势之分,公共图书馆应当尽可能多地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资源或项目,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公共图书馆以读者为价值主体的一项是( )
A. 文华图书科学校的图书馆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而且全部开架,即便还是中学生的王佐良也可以进去随便阅览。
B. 乞讨者到杭州图书馆读书,曾有读者不满。馆长褚树青说如觉不便可更换座位,但图书馆无权让其他读者离开。
C. 疫情期间,上海图书馆收集各界“战疫寄语”,将这些手稿在网上展出,其中包括张文宏、闻玉梅等名家手稿。
D. 为满足清华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清华大学在图书馆北馆设立校内首个浸润式阅读体验中心——“邺架轩”。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材料三中德州市图书馆的公共阅读服务进行评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A. “为了给后代保存珍贵的文化遗产”错,原文表述只有“在知识与财产均被少数人垄断的封建社会,藏书楼‘价值’的主客体关系主要是藏主和图书。藏主往往以‘多少藏量’‘多少珍稀版本’竞相夸耀。与此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就是‘秘而不宣’,封闭收藏”,并未体现为给后代保存珍贵文化遗产的意思;
C. “都存在着东、中、西发展不均衡”错,原文表述是“全国范围内存在东、中、西之间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省域甚至地市范围内也存在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之间的不均衡现象”,可以看出只是城市之间存在着东中西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D. “……的政策,直接影响了”错,原文表述是“近30年来,又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客观上拉开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这些差距直接影响到各地政府建设公共图书馆和发展公共阅读服务的能力”,“直接影响”的原因是“这些差距”。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失去了朝夕相处的好朋友,何新成哭了,哭得十分悲切。每天晚间,当爸爸妈妈关起卧宝的门休息时,只有小花猫跟他在一起。有时半夜里听见外面发出奇怪的声音,或是听到有人在楼下大声吵架,何新成会感到孤单,害怕。每当这个时候,小花猫就会跳到床上,及时出现在他面前,用嘴巴或尾巴碰碰他的脸,坚定地跟他站在一起,给他以安慰。小花猫仿佛在对他说:有我陪伴你,你什么都不要怕,好好睡吧。每天早上,当何新成醒来时,在第一时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