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5490字。
2021级高一学年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 150 分,答题时间 150 分钟。
2、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了乡土社会的特征,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变迁原理,是一本引导我们观察社会、研究人事、学习表达的重要学术著作。
这本书有一个论题核心,这个核心就是:村落。乡土中国是以村落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作者在第一章《乡土本色》中就指出其三个特色,即土地属性、人空关系固定、熟悉社会,这三个特征决定了乡土社会的其他属性。
《文字下乡》与《再论文字下乡》,实际上不是谈文字的问题,而是分析“熟悉社会”的基本内涵:前者谈人与空间的关系,村落社会是面对面的社群,无空间阻隔,无需文字;后者谈人与时间关系,人具有记忆能力,凭此可以口口相传,直接准确,也无需文字。
接下来,作者从三个角度来阐释乡土社会的基本内容。
角度一:乡土社会中人和人的关系。主要包括《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等四个章节。据我知见,这四个章节的层次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差序格局》是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探讨人与人的关系的,在这个“圈子”里,个人是圆心,以此为起点向外辐射状展开,就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这个圈子是单向性发展关系的结果,这样的社会极为复杂,因为每个人都有若干圈子,如何来协调统筹这些圈子,那就是东方与西方最大的不同之处:我们拥有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统领,这就是《维系着私人的道德》的内容。这一章节,是与差序格局的社会形态紧密相关的,但从论述角度来看,与上下章节稍嫌不够协调。《家族》是从村落的团体组织角度分析人与人的关系,而《男女有别》则是对这一团体的特征作出剖析。
角度二:维护社会关系的原理。主要包括《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四个章节。通过前面的分析,在我看来,如果把《维系着私人的道德》一章放到这一部分似乎更合适,因为这一部分主要是从维护乡土社会这一视角展开研究的。
《礼治秩序》一章先总体上论述维护乡土社会安定的基本工具就是“礼”,具有仪式感的“礼”让乡土社会从人的内在精神上接受约束,接受这个约束的前提是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的需要。《无讼》则从礼与法的对比中透视乡土社会传统礼法的特殊性。《无为政治》从“横暴权力”“同意权力”的实施条件出发,提出乡土社会不具备“横暴权力”所需要的经济要求,也不具备“同意权力”所需要社会分工前提,于是,乡土社会沦为“无为而治”的状态。最后的《长老统治》则指出维护乡土社会的主要因素是教化,这一部分则清晰地剖析了乡土社会得以稳定存在的原因。
角度三:乡土社会变迁的本质分析。乡土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作者从《血缘与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三个层面剖析了乡土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血缘与地缘》,指出依靠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乡土社会在慢慢地向适应商业化社会需要的地缘关系转变;《名实的分离》,则指出维护乡土社会稳定的长老统治因不能满足人的生活需要而被加以“注释”,而这个“注释”让长老统治徒有其名而不具其实。最后从人的欲望与生存在从相洽“印合”状态将慢慢走向自觉的“需要”的规划的社会形态中去,乡土社会依靠欲望去生活的状态也要慢慢离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本书也是基本按照阐释核心概念、梳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特征、探讨维护社会关系的方法、指出乡土社会的变迁因素这样一个逻辑顺序展开的,逻辑结构非常严密。整本书阅读,首先应该把这个整体框架理清楚,胸有整本书才能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阅读意识,通达全书的脉络才能从任何一个章节入手皆可自然圆通。
(摘编自孙晋诺《<乡土中国>的逻辑框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为一本学术著作,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为了解乡土社会的特征提供了重要参考。
B. 虽然《文字下乡》与《再论文字下乡》分析的内容基本一致,但是选取的角度不同。
C. 孙晋诺从研究视角出发,认为《维系着私人的道德》一章与上下章的衔接不够协调。
D. 《礼治秩序》认为“礼”让人在接受精神上的约束后,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的需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以“据我知见”“在我看来”等语,对观点表述作出限制,立论审慎。
B. 文章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每个人都是他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C. 文章多次征引《乡土中国》里的一些概念,通过对其进行解释,推进论述。
D. 文章对费孝通著作的评述,既有整体概括,又有具体分析,二者相互结合。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孙晋诺阐释《乡土中国》的逻辑框架,既立足于原文,又体现出了学术批判的精神。
B. 对于如何协调统筹自己的“圈子”,东方因为有道德观念的统领,从而效果优于西方。
C. 《乡土中国》从理论的角度去研究乡土社会,本文作者对该书的整体结构表示认可。
D. 在整本书阅读的背景下,孙晋诺认为只有理清书本结构,才能拥有良好的阅读意识。
是“在人际交往的‘圈子’里,个人是圆心,以此为起点向外辐射状展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曾几何时,“影子教育”成了一个热词,说的正是校外培训机构的不断扩张,孩子们很多课余时间,也交给了补习机构,“负担越减越重,睡眠越减越少”的情况普遍存在。靠“刷题”“填鸭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很难适应将来的社会发展。《意见》出台,也是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