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380字。

  绝密★启用前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3月份联合考试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政府和出版机构十分重视我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英译及其对外传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然而,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英译尚未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深度跨越。究其原因,这一现象固然是由于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西方强势文化体系对中国文学的漠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英译传播形式单调、主体单一。
  根据现代传播学原理,话语传播形式包括物质形式和符号形式。前者是指多边或双边会议或其他相关活动,如学术会议等;后者是指包括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在内的文字形式和包括影像资料和图片资料在内的多模态形式。目前,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英译的传播仍以符号形式的文字介质为主,较少采用影像、图片等多模态形式。此外,中国当代文学英译的传播很少采用物质形式。虽然国内经常举办关于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英译与传播的相关学术会议,但参与者多为国内学者、译者和相关从业者,较少邀请国外知名学者参与,而在英语国家很少召开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学术会议,也很少举办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英译图书推介会和读者见面会等。
  此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英译的传播主体通常包括国家机构、民间团体、高校和学者等。然而,我国当代文学作品英译的传播主要依赖国家机构和国外出版机构,很少发挥其他传播主体作用。国家机构侧重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侧重中国对外形象的主流传播。作为国家机构译介的主要途径,《中国文学》和“熊猫丛书”翻译了近千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并出口至海外,但很多译作往往无人问津。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英译的传播可采取以下策略,卓有成效地提高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英译传播的效果。
  由于中国和英语国家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英译的传播应采取柔性传播的策略。首先,在选材上,我们可以选择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进行翻译,这样可以增加中国文学作品与国外受众之间的文化接近性与认同性,拉近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其次,在英译过程中,除文本因素外,译者应将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接受心理作为翻译的重要考量。在保留原作文学价值特色的同时,尽量减少翻译文本的异质性,减轻译本为读者带来的文化陌生感和冲击,增加译本的阅读友好性与亲密感。
  多形式传播策略是指采取物质形式和符号形式相结合的传播,向国外受众传播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以多角度、立体式地扩大受众覆盖面。物质形式直观、生动,往往会在较短时间内产生影响。积极举办相关学术会议、文学节、书展等国际性活动,鼓励中国当代文学作家出席国际性文学活动、读者见面会等交流活动,从而扩大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在符号形式上,利用各类新媒体传播介质,加强影像、图片等多模态符号形式的传播。我们可针对不同英语受众群体,出版内容难度分级且生动有趣的中国当代文学英译彩绘本和漫画本等。我们还可以加强由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影视剧译制工作,争取这些影视剧在英语国家电影院上映,或在英语国家电视台播出。此外,还可以加强与英语国家媒体的合作,出品有影响力的当代中国作家的纪录片或采访影片,在更广阔范围内传播中国当代文学和当代文化。
  多主体传播策略是指发挥国家机构、高校和学者等多个传播主体在中国当代文学英译传播中作用的策略。我们可以依托国家机构组织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英译与出版,与国外出版社开展合作,借助国外出版社的平台优势和影响力,扩大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英译的影响力和受众面。高校可以利用为留学生开设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课程,组织留学生参与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学习交流活动,加深其对中国文学以及中国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以培养潜在目标读者。学者不仅可以在国际学术会议或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宣传中国当代文学的价值与魅力,而且还可以组织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外学者就中国当代文学开展深入的学术交流,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英译进行宣传介绍,吸引更多读者。
  (摘编自胡开宝、闫潼《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英译对外传播的策略》)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代文学作品的英译及其对外传播成绩明显,因此得到政府和出版机构的重视。
  B.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英译的传播以符号形式为主,较少采用学术会议等多模态形式。
  C.国家机构过于侧重思想内涵及对外形象,可能导致其当代文学作品译作无人问津。
  D.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采用多形式传播策略,就能多角度、立体式地扩大受众覆盖面。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英译尚未实现“走进去”的深度跨越,主要在于其传播形式及传播主体。
  B.虽然我国经常举办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英译的相关会议,但较少有国外知名学者参与。
  C.物质形式的传播比符号形式的传播更直观生动,同时产生影响的时间持续较短。
  D.加强与英语国家电影院电视台以及国家媒体的合作,是传播当代文学的可行之路。
  3.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当代文学作品的英译及对外传播虽取得瞩目进展,但也有问题与挑战,应该采取一系列策略提高其传播效果。
  B.中国与英语国家在政治体制、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故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英译的传播应采取柔性传播策略。
  C.多形式传播策略既要注重物质形式,又要注重符号形式,要积极举办各种学术会议、文学节、书展等国际性活动。
  D.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英译的对外传播对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文章论证三种对外传播策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4分)
  5.如果只考虑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译作的受众,我们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阐述。(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看水(节选)
  汪曾祺
  不知不觉地,半夜过去了。水一直流得很稳,不但没有涨,反倒落了一点,那两个志子[注]都离开水面有一寸了。小吕觉得大局仿佛已定,这一夜可以平安度过。
  他开始感觉有点疲倦了。爬上小石桥头的一棵四杈糖槭树上,半躺半坐下来。坐在树上就能看得见一根志子。
  今天月亮真好,天上真干净,像一块大水晶。四周安静极了。远远听见大闸的水响,支渠的水温静地、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