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42张。按照李清照的成长脉络和生活经历分析她代表性的诗歌,在图文的配合下认识李词的艺术特色。同时还包括讲稿和相关资料。
一、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醉花阴》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等小词也都是她的闺情名篇。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永遇乐》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元霄佳节,词人远离那些香车宝马之邀,独自品尝战火后的凄清,这首词中,她已从自怜漂零之苦进而担忧现实的隐患了。到了《渔家傲》一词,虽然还有无所归处的痛苦感慨,但激昂的格调已表达了词人欲摆脱苦闷、追求自由的愿望。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1、善于抒情造境。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2、造语浅显新奇。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二、后人评李清照:
1、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称首。——王士祯
2、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沈去矜
3、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四库提要》
4、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云云。明诚自愧勿如。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正易安作也。——《词苑杂谈》
5、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白雨斋词话》
三、李清照词选录: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一、少女的纯真
父亲李格非后苏门四学士,母亲王氏“亦善文”。父母的家学渊源,使李清照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李清照的大胆、直白、真率确乎是一种反叛,因此有不少封建卫道士就谴责她“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但是在历史的光影里,李清照是活脱脱的一般真实和自然。
(1)《点绛唇》上片写荡完秋千时的情景;下片写见陌生来客的种种情态。
(2)李清照纯真、自由的个性还表现在她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上。此词醉酒贪玩而高兴忘归。
(3)《怨王孙》: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这首《怨王孙》词看来似乎不然,它虽描绘的也是秋色,但却不拘泥与前人旧习,不仅无悲伤之感,反而流露出无尽的喜悦之情。这无论就全部李词还是就整个古典诗词来说,都是别具一格的清新之作。
(4)《渔家傲》:饮酒赏梅,梅含春讯。
二、少女的情思
随着李清照年龄的增长,少女李清照少了一些天真烂漫,多了一些难以言说的心事。闺中生活的自由,但不能免除少女内心深处的寂寞。
(1)独处小院,独对闲窗,春色深深,春光将逝,愁绪更生。
(2)女主人怜花惜春,古代妇女多以花自喻。
(3)记忆停留在昨晚的梦境里,眼前是黄昏里稀疏的雨打湿的秋千,湿的何止是秋千?淡淡的愁绪。
(4)词写一位青春少女幽会前后的情感体验。山片写少女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