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7260字。
★2022年1月20日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说西洋社会组织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我用这譬喻是在想具体一些使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我们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线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那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模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
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戚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给父母膳宿费的西洋社会里,大家承认团体的界限。在团体里的有一定的资格。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这个团体。在他们不是人情冷热的问题,而是权利问题。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以“己”为中心,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释名》于伦字下也说:“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其实在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这个人和人来往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格局是一种团体格局,相较于中国的人际关系,其更有秩序,更加团结。
B. 中国人重视攀关系、讲交情,从而形成了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构成的中国社会关系体系。
C. 在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中,地缘关系层面的“圈子”会随着中心势力的变化或大或小。
D. 伦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最基本的概念,是有差等的次序,将人的权利和义务界定分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家”为切入点比较中西方家庭的人数,旨在阐明中西方家庭观念的不同。
B. 文章以捆柴和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来比喻西方和中国社会结构的不同,形象贴切。
C. 文中论述“街坊”范围的大小变化,说明中国传统结构中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
D. 作者引用《释名》对伦字的注释,证明自己对中国传统社会里“伦”概念的理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朋友带全家来你家做客,如果是外国朋友,一般能明确来人的数目;如果是中国朋友,一般难以确定人数。
B. 尽管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亲属,但人们用这一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戚时,各人所认有所不同。
C. “街坊”并不是固定的团体,所以中国人对世态炎凉特别有感触,可见中国乡土社会中地缘关系是脱离亲属关系面独立存在的。
D. 西方的成年孩子在家里住要给父母交膳宿费,而中国的则与之不同,这也是团体和差序格局意识的不同体现。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相较于中国的人际关系,其更有秩序,更加团结”无中生有。原文是“我说西洋社会组织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并没有将西方团体格局与中国人的差序格局进行比较。
B.“从而”因果颠倒。“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正因为这种以“自己”为中心外推的关系网,因此中国人“攀关系、讲交情”。
D.“将人的权利和义务界定分明”错。原文是“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可见我们的社会人的权利和义务是模糊的,无法做到像西方社会那样“界限分明”。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千百年来技艺工匠的劳动实践即其生产的物质文明成果遍布人类生活以及审美的各个方面,同时在精神文明层面形成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工匠文化。工匠精神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对职业劳动的奉献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