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930字。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高三(下)第一次统测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学批评要引导创作、提高审美、引领风尚,须建立在讲真话的基础之上。如鲁迅先生所说,“批评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才于作者有益”。对于作家而言,经受说真话的批评的切磋琢磨,有助于获得更加清晰的认知,艺术创作上不断精进。而对于广大读者而言,说真话的批评才有公信力,有助于发现美的作品和作品之美。说真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针对当代作家作品的文学批评,因为关系到作家的人情或脸面,常常避免不了压力和诱惑。为了批评而批评,甚至无视作品的客观实际,吹捧造势,这样的文学批评自然失信于广大读者。
  批评家首先是普通读者,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真实感受和判断,既是勇气也是尊严。《文心雕龙》说“良书盈箧,妙鉴乃订”,表彰推荐好的作品,解读其优长,阐释其意义空间,坦陈其缺憾与不足,均为批评家之本职。“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批评家在作家的创作中寻找知音,对作家来说也许正是一样。批评家难免各有偏好,文学批评的意见不必一致。批评也是一种创作,惟有说真话,才能创作出直抵人心的文学批评之作,有助于推动形成健康的文学生态。
  批评家又是专业读者,文学批评之所以不同于读后感,就在于真正的文学批评往往为一个时代的审美机制代言,它既帮助作家总结创作得失、厘清创作思路、校正创作方向,更帮助读者认识一个时代文学的价值应该在哪里,并把这种价值发掘和阐释出来。批评家的感受和判断建立在专业知识和审美眼光之上,是在宽阔的视野和深入研究中不断获得拓展的思想成果。文学批评是文学的方向盘,是引领一个时代文学风尚的利器。比如19世纪别林斯基的文学批评密切联系俄国社会现实和文艺现实,总结俄国文学的创作经验,对于俄国文学理论,甚至是世界文学理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五四新文学以来,许多作品都在向我们印证着批评与创作良性互动之于文学发展的重要意义。越是思潮涌动、众声喧哗,越需要文学批评敢于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表明立场;越是纷繁复杂、标准混淆,越需要文学批评敢于说真话、亮出真态度。
  说真话,还需要把真话讲好。文学批评同样需要“了解之同情”,只有这样,批评家才能对作家的创作甘苦感同身受,在阅读、阐释、分析的过程中完成独立的审美创造。换句话说,如果批评家不满足于仅仅对具体作品或创作现象发表评论,不满足做创作者的附属品,而是想自觉地通过文学批评发表创造性意见,那就需要批评家与作家之间的真实精神碰撞。
  作家以创作表达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批评家则借助作家创作的作品,结合个人经验和自身感受,去解读生活本身和我们所处的时代。随着社会风尚、时代趣味的不断变化,文学批评的伦理、边界、形态,同样在不断发生变化,但任何时候,说真话都是批评最为重要的伦理。
  (摘编自辛文岩《文学批评应该如何“说真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吹捧造势的文学批评既不能得到读者普遍认可,也无法真正起到引导创作的作用。
  B.文学批评不能仅仅停留于个人感受,其根本目的在于揭示出一个时代的文学价值。
  C.深入了解作家的甘苦,对作家创作感同身受,批评家才能够完成独立的审美创造。
  D.批评家很难消除个人偏好,观点也可能会随时代变化,但必须坚持说真话的原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文章针对文学批评的现状,依次论述了为什么要说真话、怎样说真话两个问题。
  B.文章引用鲁迅对文学批评的见解,强调了文学批评讲真话对于创作者的重要性。
  C.文章从普通读者、专业读者两个层面具体阐述了批评家的主要职责和基本要求。
  D.文章以别林斯基的文学批评为例,意在证明文学批评应当与文学创作良性互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批评家与作家可以成为异代知音,如钱理群先生自觉弘扬鲁迅“精神界之战士”的精神,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使命。
  B.文学批评必须建立在真实阅读和感受的基础上,否则即使具备专业知识和审美眼光也不足以发掘作品深刻价值。
  C.就五四新文学来看,批评家如果能说真话,敢于在思潮涌动的时代表明立场,文学批评就能引领创作良性发展。
  D.王国维认为“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这一创造性评论表明他和李煜作品发生了深度的精神碰撞。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论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2021年4月29日11时2,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起步,华路蓝缕,经过29年不懈探索,长征、神舟、天舟和天宫等一系列浪漫的名字逐渐变成现实。如今,中国终于要拥有自己的“天上宫阙”,让飞天的神话从梦想照进现实!
  人类载人航天技术于1971年进入空间站时代,是年,苏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