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3850字。

  西昌市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检测
  高 二 语 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试题卷8页,答题卡2页。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其他试题用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题框内,不得超越题框区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①在一个盘子里共餐的会食方式,虽然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以现在的眼光看,它算不上优良。其实,会食传统产生的历史仅1000多年,而优良的分餐制比它古老,我们可以寻到不少证据证明:分餐制在古代中国曾实行了至少3000年。
  ②古代中国人分餐进食,一般都是席地而坐,面前摆着一张低矮的小食案,案上放着轻巧的食具,重而大的器具直接放在席外的地上。现代考古已经发掘到了公元前2500年时的木案实物。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了一些用于饮食的木案,以及与木案形状相近的木俎,俎上放有石刀、猪排或猪肘,其中有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厨房用具实物。陶寺遗址的发现,不仅将食案的历史提到了4500年以前,而且也指示了分餐制在古代中国出现的源头。古代分餐制的发展与这种小食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随着饮食礼仪的逐渐形成,正式的进餐场合不仅有了非常考究的餐具,还有了摆放餐具的食案,于是一人一案的分餐形式出现了。
  ③会食制的诞生大体是在唐代,这种饮食方式的改变,源于桌椅形制的改变——周秦汉晋时代,筵宴上实行分餐制,用小食案进食是重要原因;而高桌大椅的出现,成为分餐制向会食制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及至唐代,各种各样的高足坐具已相当流行,垂足而坐已成为标准姿势。1955年在西安发掘的唐代大宦官高力士之兄高元佳墓,发现墓室壁画中的墓主人像。他端坐椅子上,双足并排放在地上,这是唐代中期以后已有标准垂足坐姿的证据。可以肯定,至少在唐代中晚期,古代中国人已经基本上抛弃了席地而坐的方式,最终完成了坐姿的革命性改变。
  ④用高椅大桌进餐,在唐代已不是稀罕事,不少绘画作品都提供了可靠的研究线索。如传世的《备宴图》,描绘了宫中大宴准备的情形:在巍峨殿宇的侧庭,摆着大方食桌和条凳,桌上摆满了餐具和食品。大约从唐代后期开始,高椅大桌的会食已十分普遍,无论在宫内或是民间,都是如此。家具的革新直接影响了饮食方式的变化。而家具的稳定发展,也保证了饮食方式的恒定性。不过,在晚唐五代之际,虽然场面热烈的会食方式已成潮流,但还只是一种有会食气氛的分餐制。人们虽然围坐在一起,但食物还是一人一份,这种以会食为名、分餐为实的饮食方式,是古代分餐制向会食制转变过程中的一个必然发展阶段。
  ⑤到宋代以后,真正的会食——即具有现代意义的会食才出现在餐厅里和饭馆里。在传世绘画《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餐馆里摆放的都是大桌高椅;宋代墓葬的一些壁画上,也有不少夫妇同桌共饮的场景。宋代的会食,由白席人的创设可以看得非常明白。《东京梦华录》就提到了这种特殊的职业,下请书、安排座次、劝酒劝菜,谓之“白席人”。白席人正是会食制的产物,他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食客行动、掌握宴饮速度、维持宴会秩序。现代虽然罕见白席人,但每张桌面上总有东道主一人,他的职掌基本上代替了白席人,他要引导食客一起举筷子,一起将筷子伸向同一个盘子。
  ⑥分餐制和会食制都是历史的产物,那种实质为分餐的会食制也是历史的产物。当前正值新冠肺炎防控的关键时期,人们开始思考混用碗筷以及会餐制隐藏的风险。目前,可以仿照唐代的“大桌分食”。这种分餐制借了会食制固有的条件,既有热烈的气氛,又讲究饮食卫生,而且弘扬了优秀的饮食文化传统。
  (摘自《分餐制在古代中国至少流行了三千年》,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陶寺遗址发现的迄今所见最早的厨房用具实物,指示了分餐制在我国出现的源头。
  B.高桌大椅的出现成为了唐代由分餐制向真正会食制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
  C.我们有不少证据可以为“分餐制的历史比会食制的历史更古老”提供证明。
  D.现代宴饮桌面上有代替古代“白席人”作用的东道主,由他负责统一食客行动等事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饮食方式的变化为纬线组织全文,介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演变历史。
  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采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多种手法,使文章有理有据、中心突出。
  C.文章以《备宴图》里的画面为例,有力地证明高椅大桌的会食方式已在唐代取代了分餐方式 。
  D.文章末段总结全文,点明分餐制对新冠肺炎防控的现实意义,并引导人们采用健康的饮食方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证明了分餐制在中国历史悠久。
  B.《礼记•礼器》记载:“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虽是为强调地位尊卑,但客观上也反映了分餐制的存在。
  C.家具革新促使古代中国人的坐姿发生了革命性改变,这也直接影响了饮食方式的改变。家具的稳定发展,也保证了饮食方式的恒定性。
  D.严峻的疫情形势之下,分餐制将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接受。这既能弘扬中华优秀的饮食文化传统,也是我们最终取得抗疫胜利的关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盲盒的起源可追溯至日本的福袋。在盲盒火爆前,扭蛋、文具福袋等产品在一定的人群间也较为流行。盲盒营销类似于一种抽奖游戏的商品营销手法,能够大大刺激用户的复购率。由于二次元用户IP忠诚度高,常常有收集癖,盲盒营销最初大量用于二次元领域的手办销售。如今,盲盒营销已经成为IP玩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