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8300字。

  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卷
  语文(B)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东坡论唐朝大诗人兼画家王维(字摩诘)的《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也。或曰:‘非也,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
  以上是东坡的话,所引的那首诗,不论它是不是好事者所补,把它放到王维和裴迪所唱和的辋川绝句里去是可以乱真的。这确是一首“诗中有画”的诗。“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可以画出来成为一幅清奇冷艳的画,但是“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二句,却是不能在画面上直接画出来的。好画家可以设法暗示这种意味和感觉,却不能直接画出来。诗中可以有画,像头两句里所写的,但诗不全是画。而那不能直接画出来的后两句恰正是“诗中之诗”,正是构成这首诗是诗而不是画的精要部分。
  然而那幅画里若不能暗示或启发人写出这诗句来,它可能是一张很好的写实照片,却又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品——画,更不是大诗画家王维的画了。这“诗”和“画”的微妙的辩证关系不是值得我们深思探索的吗?诗中有画,而不全是画,画中有诗,而不全是诗。诗画各有表现的可能性范围,一般地说来,这是正确的。
  中国古代抒情诗里有不少是纯粹的写景,描绘一个客观境界,不写出主体的行动,甚至于不直接说出主观的情感,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的“无我之境”,但却充满了诗的气氛和情调。唐朝诗人王昌龄一首题为《初日》的诗云:
  “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
  王昌龄这首诗,使我想起德国近代大画家门采尔的一幅油画,那画上也是灿烂的晨光从窗门撞进了一间卧室,乳白的光辉浸漫在长垂的纱幕上,随着落上地板,又返跳进入穿衣镜,又从镜里跳出来,抚摸着椅背,我们感到晨风清凉,朝日温煦,室里的主人是在画面上看不见的,她可能是在屋角的床上坐着。
  门采尔这幅画全是诗,也全是画;王昌龄那首诗全是画,也全是诗。诗和画里都是演着光的独幕剧,歌唱着光的抒情曲。画里本可以有诗,但是若把画里每一根线条,每一块色彩,每一条光,每一个形都饱吸着浓情蜜意,它就成为画家的抒情作品,像伦勃朗的油画,中国元人的山水。诗也可以完全写景,写“无我之境”,而每句每字却反映出自己对物的抚摩,和物的对话,表现出对物的热爱,像王昌龄的《初日》那样,那纯粹的景就成了纯粹的情,就是诗。
  但画和诗仍是有区别的。诗里所咏的光的先后活跃,不能在画面上同时表现出来,画家只能捉住意义最丰满的一刹那,暗示那活动的前因后果,在画面的空间里引进时间感觉。而像《初日》那样的诗,虽然境界华美,却赶不上门采尔油画上那样光彩耀目,直射眼帘。然而由于诗叙写了光的活跃的先后曲折的历程,更能丰富着和加深着情绪的感受。
  诗和画各有它的具体的物质条件,局限着它的表现力和表现范围,不能相代,也不必相代。但各自又可以把对方尽量吸进自己的艺术形式里来。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艺术意 境”。
  (节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诗(文学)和画的分界》,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蓝溪白石出”一诗虽为好事者所补,但把它和王维其他诗作放在一起,亦可以假乱真。
  B. “空翠湿人衣”虽不能在画面上直接画出来,但好的画家可以完全表现这种意味和感觉。
  C. 诗画虽各有不同,但能把对方完全吸进自己的艺术形式里来,扩展其表现力和表现范围。
  D. 王昌龄《初日》诗用“云发不能梳”暗示在晨光入户、杨花满地之景中有一位女子存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苏东坡对王维《蓝田烟雨图》的评价引入话题,展开对诗与画关系问题的探讨。
  B. 文章通过对王昌龄《初日》诗和门采尔一幅油画的对照分析,论证了诗与画的共性和区别。
  C. 文章举伦勃朗的油画和元人山水画的例子,意在论证画里本来就有诗,画作是可以抒情的。
  D. 引入论题后,文章先论证诗和画的同和异,最后强调诗画圆满结合是谓“艺术意境”。
  3. 根据原文内容及含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描绘了一个客观境界,不直接说出主观的情感,属于“无我之境”。
  B. “巴山夜雨涨秋池”“月移花影上栏杆”中“涨”和“移”两个动词所涉及的时间变化是很难在绘画作品里直接表现出来的。
  C. 诗中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生动,画中有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可见一流的诗人和画家也是无法消除画和诗的区别的。
  D.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这句话不可以用来论证绘画和诗歌的关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虽为好事者所补”分析错误。原文中引文为“或曰:‘非也,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意思有人这样认为。作者也说“所引的那首诗,不论它是不是好事者……”,并没有确定的说法。
  B.“但好的画家可以完全表现这种意味和感觉”分析错误。依据原文“好画家可以设法暗示这种意味和感觉,却不能直接画出来”可知,好的画家可以设法表现这种意味和感觉。
  C.“但能把对方完全吸进自己的艺术形式里来”分析错误。依据原文“但各自又可以把对方尽量吸进自己的艺术形式里来”可知,诗画虽各有不同,但能把对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张桂梅,筹建了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该校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建校12年,1645名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张桂梅一直坚守教育岗位,把文化摆脱贫困的理念带进大山。2019年该校的综合升学成绩位居当地第一。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的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记者:学校目前取得的成绩,您满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