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0道题,约10950个字。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第一部分(1—4题2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cháng yáng)在古诗的海洋里,陶渊明的幽然遐思,李白的潇酒飘逸,杜甫的忧国忧民,苏轼的乐观旷达,无不让人心驰神往。
  (1)请将文段中词语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下来。
  忧国忧民;心驰神往。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词语。
  cháng yáng_________遐思______旷达______
  (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____改为____;____改为____
  【1~3题答案】
  【答案】(1)忧国忧民心驰神往
  (2)①. 徜徉②. xiá    ③. kuàng
  (3)①. “幽”②. “悠”③. “酒”④. “洒”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用楷书字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一字一格,不写别字。注意“驰”和“神”书写。
  【小问2详解】
  徜徉: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读作cháng yáng;
  遐思:读音xiá sī,指悠远地思索或想象;也指深长的思念;
  旷达:读音kuàng dá,心胸开阔,想得开。
  小问3详解】
  悠然:表示安闲、闲适的样子。悠,易误写为“幽”;
  潇洒:(神情、举止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洒,易误写为“酒”。
  2.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3)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7)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时序的交替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
  【2题答案】
  【答案】①. 其不善者而改之②. 我言秋日胜春朝③. 枯藤老树昏鸦④. 落花时节又逢君⑤. 不知何处吹芦管⑥. 尚思为国戍轮台⑦. 海日生残夜⑧. 江春入旧年
  【解析】
  【分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藤、鸦、逢、芦、戍、生”等字的正确书写。
  3. 下列句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面对被洪水冲毁的家乡,他慷慨淋漓的捐资20万。
  B. 阳春三月,微风还带着寒意。西湖边的垂柳却花枝招展,嫩叶满枝,翩翩起舞,仿佛在迎接远方的客人。
  C. 山水的春意正浓,桃花全都绽放了,一枝枝桃树枝上花团锦簇。
  D. 寂静的公园里,各种盘旋在头上的鸟儿叽叽喳喳,真是人声鼎沸。
  【3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慷慨淋漓,意思是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适用对象有误;
  B.花枝招展,意思是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适用对象有误;
  C.花团锦簇,意思是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使用恰当;
  D.人声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现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炸开了锅。适用对象有误;
  故选C。
  4. 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我阅读我朗涌)
  (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②朗诵这节诗应采用的语调是:
  A.舒缓B.欢快C.激昂D.深沉
  (我阅读我分享)
  (2)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装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4~5题答案】
  【答案】(1)①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②A
  (2)①. 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②. 不耻下问③. 虚心请教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节奏及语调。
  (1)根据题干,要把诗句标出两处停顿。根据语法,“幽暗的”是“松林”的定语,与“松林”构成主语部分;“失去”是谓语;“喧响”是宾语;故可划分为“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2)叶赛宁的《夜》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因此需要采用“舒缓”的语调。
  故选A。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修改。
  (1)“诗歌”包含“古典诗词”,两者内容上有重复,不可以并列;“古典诗词”是“诗歌”中的一类,不可以直接与“散文、小说和戏剧”这些文学样式并列;故应删掉“古典诗词”。故应修改为“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
  (2)“不耻下问”的意思是“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而该句中的“同学、老师、家长”明显不属于“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另外该词是敬辞,不是谦辞,一般不用于自己,故该词使用错误。应修改为“虚心请教”,意思是虚心求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