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6150字。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考高一年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所谓媒介素养教育,指的是在手机、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介环境下,用儿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从小全面认识和正确辨别无处不在的媒介,能够对所接收和创造的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合理享用大众传播信息,趋利避害,从而将其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力量。媒介素养教育的要义,是培养儿童青少年“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它作为一种养成教育,应该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网络信息的需求不同,家长不妨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比如,对8岁以下的低年龄段孩子以制定规则、养成习惯为主,如不泄露个人隐私、拒绝网络不文明行为等。对8岁以上的孩子以沟通交流为主,引导他们学会判断信息源的真假;拒绝与不认识的网友见面;鼓励他们从新媒介使用中学习新知识,规避负面影响。同时,家长要放下身段,善于向孩子学习新媒介知识和技能,以沟通代替权威,不露痕迹地实施媒介素养教育。
  (摘编自陈若葵《提高孩子“媒介素养”需从家庭入手》,《中国妇女报》2018年10月)
  材料二:
  (摘编自《新媒体时代家庭媒介素养认知现状调查报告》2019年5月5日)
  材料三:
  被称作“数字原住民”的青少年对网络有着与生俱来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移动一代”。面对泥沙俱下的新媒体网结环境,家长们需要从“疏还是堵”这个问题直接跳到“如何疏导”上来,引导青少年提高对媒介的辨别鉴赏能力,构筑健康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营造亲子共享新媒体的良好氛围。
  不少家长担心新媒体使用带来的风险,将孩子自制能力差、学习不好都归咎于接触媒介。其实,智能手机使用对青少年发展既有可能产生危害,也有潜在益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手机方式得当,会让青少年的理解和共情能力更强,线上交流有可能让青少年觉得比线下的交流更令人满意和有意义。
  作为家长,既要不断地学习和完善媒介素养的系统知识,以信息理解能力、预防网络诈骗和信息获取能力的教育为重点;又要尊重孩子的上网权,注重对子女信息质疑能力和信息发布能力的培养,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引导孩子有效地使用网络,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通过高质量的陪伴,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网瘾隐患,增强抵御互联网不良影响的能力。还应鼓励子女发表新构想、形成自己的立场,不必屈从权威的多元型家庭沟通模式,帮助孩子解释有歧义的信息和排除干扰性的信息,鼓励孩子对媒介信息进行解读和批判,寓媒介素养教育于娱乐中。
  (摘编自《提升家庭媒介素养是当务之急》,《中国教育报》2019年5月15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媒介素养教育属于养成教育,它采用少年儿童喜欢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有利于孩子自身的发展。
  B. 根据调查报告,父母每天使用电子媒介60分钟以上的占大多数,而子女每天使用电子媒介时间在60分钟以下的为多数。
  C. 在家庭内部,家长要放下身段向孩子学习新媒体知识和技能,更要从自身立场出发,想方设法对孩子施行媒介素养教育。
  D. 家长要陪伴、鼓励孩子,尊重其上网权,注重引导,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质疑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少年出生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下,对网络的认同感和接受度是天生的,因而缺失对媒介的辨别鉴赏能力。
  B. 父母和子女在新媒体端浏览信息时都较为关注社会新闻和时政,然而子女更偏向于娱乐消遣性的内容。
  C. 家长和孩子中都有一小部分人使用新媒体时间超过了6小时,由此可见父母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D. 智能手机是“双刃剑”,孩子自制能力差、学习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是使用新媒体造成的。
  3. 请结合材料分析提升家庭媒介素养的意义。
  【1~3题答案】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家长要放下身段向孩子学习新媒体知识和技能”与文无据;另外“想方设法对孩子施行媒介素养教育”曲解文意,依据材料三第三段文句“要尊重孩子的上网权,注重对子女信息质疑能力和信息发布能力的培养,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引导孩子有效地使用网络,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通过高质量的陪伴,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网瘾隐患,增强抵御互联网不良影响的能力。还应鼓励子女发表新构想、形成自己的立场,不必屈从权威的多元型家庭沟通模式,帮助孩子解释有歧义的信息和排除干扰性的信息,鼓励孩子对媒介信息进行解读和批判,寓媒介素养教育于娱
  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共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6分)
  4. 下列有关《红楼梦》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日,元妃送出灯谜让大家猜,宝钗一猜就着,却故作难猜之状。贾母见元春喜欢,也命人制作灯谜让大家猜,还请来了贾政,整个聚会的气氛融洽欢快。
  B. 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读《西厢记》被黛玉发现,后来黛玉也认真阅读,宝玉借书中的词自比张生,还用“倾国倾城的貌”表白黛玉。
  C. 贾政等人为新建大观园题匾额对联。在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的地方,贾宝玉题匾“沁芳”,又拟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贾政频摇头叹气。
  D. 由于刘姥姥进大观园激发了贾母的兴致,贾母拣大红菊花簪于头上,凤姐给刘姥姥插了一头菊花。刘姥姥夸大观园竟比画儿还强十倍,贾母即命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