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980字。
备战2022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训练学案解析版
【真题改编】
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8~9题。(6分)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词的下片描绘了怎样的图景?(1分)
答:
2.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2分)
答: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2分)
答:
【答案】①一边是小小顽童,手把长竿,偷打梨枣;一边是“老夫”,隐身藏影,“静处闲看”。
【解析】此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答案】“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群馋嘴的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一边扑打着梨枣,一边东张西望随时准备拔腿逃跑,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顽皮、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解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解题的一般思路: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就儿童而言,则表现其顽皮、天真、可爱;就词人而言,则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3.【答案】(1)对松竹的赞赏之情;(2)对生活的满足之情;(3)与邻里相处融洽的愉悦之情;(4)对丰收的喜悦之情;(5)对儿童的喜爱之情;(6)闲适之情。
【解析】此题是考查对古诗中作者情感的把握。这首乡情词,描写的农村是一片升平气象,没有矛盾,没有痛苦,有酒有肉,丰衣足食,太理想化了。“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是在赞赏松竹;“东家分社肉”,则表达了作者与邻里相处融洽,对生活的满足之情;“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中的“儿童偷把长竿”“静”“闲”词语中,可以判断出对儿童的喜爱和自得其乐的闲适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9、10题(6分)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山行留客”中的“留客”的意思是( )(1分)
答:
2. 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2分)
答:
3. 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三.阅读诗歌,完成第10题。(5分)
潭上作
[唐]张养
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每到渔家不欲归”中“归”的意思是( )(1分)
2联系全诗,说说去前两句的作用?(2分)
答:
3.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