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360字。

  2022年中雅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三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 120分,时量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字词迷宫】请你从下列字词清单中找出字音和字形全对的一组(      )(2分)
  A.①⑤⑩??           B.②⑥⑩??          C.③⑦????          D.④⑧????
  2.【词语擂台】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不恰当的是(      )(2分)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荣国府的管家媳妇王熙凤,她在协理宁国府时不孚众望,事无巨细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妥帖得体。她置身贾府复杂的矛盾中,始终应付自如。她精明干练,却也自有其艰难窘迫之处。贾府衰落,日见捉襟见肘,她以病体勉力支撑,最终因心力交瘁而死去。
  A.栩栩如生         B.不孚众望          C.应付自如           D.捉襟见肘
  3.【病句诊所】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我们必须大力发挥劳模精神,弘扬劳模作用。
  B.多个冬奥场馆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场馆的基础上改建而来的,能在赛时、赛后或根据季节进行不同运动项目的切换。
  C.奥林匹克火种将光明、团结、友谊、和平、正义的光芒传递到全世界,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交流互鉴的辉煌历史,照亮了人类团结合作、战胜困难。
  D.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创办的初衷,是以面向社会、开放共享,让更多的人了解考古、支持考古事业的发展为目的。
  4.【语段探微】下列句子中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      )(2分)
  小雅准备在小组探讨中发言,下面是她的发言稿:①那么,怎样才能达成“和”的局面呢﹖②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③“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④实际上,孔子已为我们指明了答案--—“不同”,也就是不强求一致,不重复别人。⑤“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
  A.③②⑤①④       B.③④①②⑤        C.②①④⑤③        D.②⑤③①④
  5.【文化长廊】下列有关文学或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是礼仪之邦,人们在言谈中注重谦敬之分,如谦辞有“高龄”“拙见”等,敬辞有“令爱”“赐教”等。
  B.《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曹氏三父子。
  C.古人把四季的每一季节都分成孟、仲、季三个阶段,“孟夏草木长”中的“孟夏”指的是夏季的第二个月。
  D.“时辰”作为古代计时单位,在古典小说里经常出现。如《智取生辰纲》提到“辰牌起身,申时便歇”,这里的“申时”相当于下午三点至五点。
  6.【名句橱窗】请在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4分)
  (1)人们常用《爱莲说》中的名句“,”来比喻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7.【实践园地】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6分)
  “祖国”在我们的心中,她不能只是一个普通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我校准备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名言展示】有四位同学诵读了下列诗句,以下四句中不属于爱国主题的一句是(      )(2分)
  A.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徐锡麟《出塞》
  B.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
  C.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屈原《国殇》
  D.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扬子江》
  (2)【活动宣传】宣传展板上有这样两句话,请你仿照示例再写一句。(2分)
  爱国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爱国是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爱国是。
  (3)【笔抒我志】请结合材料,谈谈作为中学生的你应如何爱国。(2分)
  材料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
  材料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日知录》
  二、阅读与理解(共44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16分)
  黄溪夜泊
  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能来。
  【注】本诗是诗人于景祐四年被贬夷陵经黄溪时所作。
  8.对本诗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此诗清新明丽、恬淡闲适,为欧阳修七律的佳作。首联以“恨”、“愁”二字点明主旨,为全篇定下基调;
  B.颔联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了峡川从黄昏到静夜的景象,营造了凄清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缠结难解的愁绪,同时照应了标题中的“夜”字。
  C.颔联还从对比角度,通过“万”和“一”的对比,突出万树苍烟,猿声孤寂地哀啼在其间,可以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孤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