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110字。

  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
  (湖北荆州专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题卡分离,其中试题卷6页,共七大题27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为试题卷,答题无效,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前,考生务心将白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4.考试结来后,试题卷、答题卡和草稿纸均不得带出考场。
  ★祝考试顺利★
  一、语言积累(16 分)
  1.(2分)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不要轻觑(    )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    )下持久的人质。
  【答案】(1)qù  (2)huī
  【解析】(1)觑,读qù,本意指伺视或窥视,泛指看。(2)麾下,读音是huī xià,意思是部下。
  2.(2分)根据拼音提示,在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汉字。
  荆州历史文化深厚,积diàn    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孕育了“bì    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进取精神,“清廉高洁,至死不渝”的屈原精神。
  【答案】(1)淀  (2)筚
  【解析】(1)积淀:积累沉淀。(2)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旧衣服。意思是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
  3.(2分)请给“卖”加上合适的部首组成一个汉字,填入方框内。
  A.买    还珠      B.穷兵    武       C.案   劳形     D. 将功     罪
  【答案】A.椟  B.黩  C.牍  D.赎
  【解析】本题考查形似字的辨析。A.买椟还珠:椟,木匣子。还,退还。买下盒子,退还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B.穷兵黩武:动用所有兵力,肆意发动侵略战争。C.案牍劳形:形容因文书工作繁重而疲惫不堪。案牍,指公事文书。D.将功赎罪:拿功劳抵偿罪过。也作“将功折罪”。将,用,拿。赎,抵偿。
  4.(8分)联系学过的古诗文,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
  诗歌,如草尖上的露珠,折射出五彩的光芒。鸡声茅店月,①________,山野景致情趣无限;山舞银蛇,②_______,北国风光尽显妖娆。③________,何似在人间,天上人间两徘徊;④________,月是故乡明,最是故乡月色明。秋草独寻人去后,⑤______,途径古宅,悲伤杂在草间;云横秦岭家何在,⑥________,遥望秦岭,悲慨道亦无言。寂寂江山摇落处,⑦_______,自怜之意溢于言表;长风破浪会有时,⑧________,昂扬之情舍我其谁!
  【答案】①人迹板桥霜;②原驰蜡象;③起舞弄清影;④露从今夜白;⑤寒林空见日斜时;⑥雪拥蓝关马不前;⑦怜君何事到天涯;⑧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霜”“蜡象”“清影”“拥”“沧海”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5.(2分)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
  B.央视《经典咏流传》最大的创新点是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结合,有了这种传承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青少年中开花、生根、结果。
  C.国家速滑馆拥有众多科技创新成果,具有智能化的运动管理系统、观众观赛管理和场馆管理系统,是名副其实的智慧化。
  D.“最美中国人”,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际成效,彰显着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答案】D
  【解析】A项搭配不当,刻文不能成为场所,改为“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B项语序不当,应调整为“生根、开花、结果”。C项主语和宾语不搭配。在“是名副其实的智慧化”后加“场馆”即可。
  二、古诗文联读(16 分)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