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3780字。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超37亿,登顶国内动画电影票房冠军。热血昂扬的故事内核、震撼惊艳的视觉特效、对经典神话故事的创造性改造,获得不少观众好评。回看近些年文艺市场诸多口碑佳作,“燃”是它们共有的标签。“燃作”正以火热的流行姿态,走红于当下文艺市场。
  一部作品“燃”,必是作品中生起一团火,令人振奋,引人共鸣。剥离创作手法和叙事技巧的外壳,火种就是作品中极具感染力的正能量精神。《大江大河》中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励志拼搏、《士兵突击》中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奋斗意志、《我在故宫修文物》数年如一日打磨一件国宝的工匠精神……看这样的作品,我们与其说被一个个人物故事“燃”到,不如说被涌动其间的进取、勇敢、专注的精神气质感染。“燃作”流行,折射出人们对正能量文艺作品的旺盛需求和热情接受,在当下丰富多元、竞争激烈的文艺市场,正能量题材依然是“刚需”。
  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成就,那些至今为人称道的文艺佳作,很多都充溢饱满的正能量精神。以“青山保林”(《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为代表的红色经典,不只是50后、60后的燃情记忆,还经由影像化、舞台化改编,成为几代人共同的精神养分;小说《平凡的世界》里主人公敢闯敢干、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在多少人的青春记忆里闪闪发光;《亮剑》《闯关东》等影视剧作,不管什么时候回看,都让人内心激动、热血沸腾。这些“燃作”题材不同,形式多样,但无一不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无一不传递积极向上的生命力量。
  有人说,时代在变,现如今媒介日益发达,生活节奏显著加快,海量信息冲击之下,文艺还执着于正能量是否已经过时?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网络平台普及,文艺创作门槛逐渐降低,确有一些不良创作风气,或以颓废为美,或以恶搞为能事。事实证明,于思想上无精进、于情感上无促进的文艺作品最终会被市场和受众抛弃。无论时代怎么变,人们对真善美的需要只会持续炽热,对文艺作品“走心”的需求只会更加强烈。如何引领正向价值,呼应大众对现实人生的积极追求,是今天创作者的重要使命。正能量最易感染人,由感染人实现提升人,恰是文艺创作的永恒目的。从这个角度看,正能量题材拥有更高远的艺术追求、更长久的艺术生命。
  当然,并非有正能量就是成功的“燃作”,还须有扎实的故事和优质的形态做支撑。正能量的故事若要避免主题先行,将情怀落地、真正打动受众,需要精良的艺术水准、精妙的讲述能力。柴好方能火旺,好的内容设计、艺术手法就是一捆捆好柴,保证正能量的故事越燃越旺。
  现如今,大众文化形态日益丰富,我们有太多文艺样式可以为正能量题材赋能。一部影片可以收获几十亿票房、一条暖心的短视频可以收获数百万点赞,5G时代,我们诠释、展现正能量故事的手段会更加多元。此时,更需要文艺创作者从广袤现实中寻找真挚动情、振奋人心的好故事、好素材,创作出一批批精品“燃作”,满足大众对优质正能量作品的真切期待。这是时代的呼吁,也是文艺创作者应尽的职责。
  (摘编自王子潇《正能量文艺是刚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燃作”正以火热的流行姿态,走红于当下文艺市场,反映人们的刚性需求。
  B.“燃作”能够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其中不乏传递积极向上的生命力量。
  C.“燃作”能够感染人、提升人,拥有更高远的艺术追求、更长久的艺术生命。
  D.“燃作”的成功依靠的是正能量的传递,可以欠缺扎实的故事和优质的形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采用的是并列结构。
  B.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既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
  C.文章举《士兵突击》等例子,不仅诠释“正能量精神”的内涵,也佐证了观点。
  D.文章末段论证新时代更需要文艺创作者尽自己的职责,创作出更多“燃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个个正面人物故事证明,人们只喜欢涌动着进取、勇敢、专注的精神气质的文艺创作。
  B.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创作,充溢着饱满的正能量精神,所以取得卓越的文艺成就。
  C.《林海雪原》中塑造杨子荣形象,既赋予正能量,又依托曲折的情节,这符合文中理念。
  D.当下,诠释、展现正能量故事的创作手段更加多元,因此已创作出一批批精品“燃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从语言生态学视角看,汉语国际化是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但不是一种排他性传播,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汉语在世界语言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进一步完善世界语言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大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希望倾听中国声音,这使汉语国际化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国际社会特别是各参与国家和地区对汉语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推动汉语国际化需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