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20字。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总体把握文意,正确理解课文的重要句子,了解鲁迅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
2、揣摩文中的比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体会鲁迅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风格。
3、能简要分析课文的论证方法,学习文中的比喻论证的方法。
4、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语境揣摩语言,体会其中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意味。
2、领悟本文所运用到的论证方法。
教学方法: 质疑问难法、对比分析法、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我们每个人都要呼吸,但我们不只是呼吸空气。空气的呼吸令我们与自然融合,文化的呼吸使我们的灵魂接受洗礼。呼吸,顾名思义,即呼与吸。它们行影不离,缺一不可。一味呼出,将新鲜空气排斥于体外,终将衰竭;然而一味吸入,令二氧化碳久居不出,同样有损健康。文化的呼吸也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一味的呼出和一味的吸入都会贻害无穷。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泛滥,复古主义、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进步的文化阵营中对要不要继承外国文化遗产的问题也颇多分歧,于是鲁迅写下了《拿来主义》这篇杂文。今天,我们就走近鲁迅,读他那犀利幽默的文字,看看他对于文化的呼吸是如何理智的思考的。
二、上节课播放了录音,疏通了字词,整体把握了文章结构。
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理清文章思路的?是抓住关键词句来把握的。 抓住文题“拿来主义”,在第五节提出的,“拿来主义”的具体原则“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前面用了“所以”一词,表示结果,前面即是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闭关”就会挨打,“送去”必沦为乞丐,所以要“拿来”。抓住文中的三个关键词语,理清文章层次。 第7节的“所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