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050字。
2024届高一年级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小题(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会议提出,要开展创新服务,使文物更好融入生活、服务人民,积极拓展文物对外交流平台,多渠道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在网络和数字化时代,文化新业态在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其中文物成为重要的标识要素,在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琳琅满目的各种文物,躺在展柜柔和的灯光里,迎接着八方来客近观远望、打量端详。在无声的展示中,文物背后的故事、文化、历史能被知晓多少,取决于太多外在因素。讲解员的水平、参观者的文化素养、展览的时间,甚至展览场所的交通条件、展览当天的天气状况等都会影响展览效果。这种静态展示中的文物,其实是中国故事被动的讲述者。
要想让文物成为中国故事的主动讲述者,就得让文物“开口说话”。即借助于科技、产业甚至艺术的赋能,将文物背后的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主动挖掘出来,呈现出来。
网络游戏与文物结缘较早。《王者荣耀》中的长城和敦煌《QQ飞车》中的司马台长城赛道,《天涯明月刀》中的云冈石窟……越来越多的网络游戏为玩家架起了了解文物和历史的桥梁。很多自带中国文物元素的国产游戏已成功“山海”。2020年我国自主研发的游戏海外市场销售收入达154.5亿美元,不仅在美、日、英、德等主流市场站稳脚跟,在沙特、土耳其、印尼、巴西等新兴市场也表现良好。在游戏的超级数字场景中,一件件文物不再是身蒙尘埃的老物件,而成为外国玩家眼中中国文化最好的讲述者。
文艺工作者也从文物中找寻灵感,或直接把文物作为创作素材。网剧《古董局中局》围绕古董鉴宝展开,剧中文物以及主人公许愿的文物鉴定素养,成为展开“局中局”至关重要的线索,而线索背后的鉴宝故事与文物行业的种种规矩,成为吸引观众的重要元素。《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则运用综艺手段直接讲述文物背后的中国故事。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不难,难的是用文物讲好中国故事。在近日由故宫博物院和腾讯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文化+科技”国际论坛上,各界专家的一个共识是,要破解上述难题,须运用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数字化水平,推动文物利用方式的创断。论坛期间,推出了故宫超高精度“数字文物”,并借助VR。 AR技术还原了故宫倦勤斋的部分场景,让观众见识了数字化赋能文物的强大能力。专家们认为,数字化技术手段是让文物“开口说话”的一条捷径,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人们的指间、耳间和心间。
讲好中国故事,文物不仅要“开口讲中国话”,还要学会"讲外国话”,即做好文物的海外传播工作。总体来看,自从“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推出以来,我国文物“出海”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带有中国文物元素的文化新业态在海外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线下模式的有益补充,助力了中华文化海外影响力的提升。不过,不同文化业态尚未形成讲述中国故事的合力,且在提炼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摘编自洪宇《讲好中国故事,须让文物“开口说话”,2021年12月22日《光明网))
材料二: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为背景,跟随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的视角,进入千年前少年画家王希孟的内心世界,以画中主色调“青绿”为视觉线索,深入探查画作形成的景、绢、颜料、笔、墨等工艺的产生,古往今来的工匠精神与中国式的古典美学交相辉映,传达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创造者、传承者的崇高敬意。作品在题材选择上别出心裁,从画作的成型工艺入手,将其演绎为一幅国之工匠的人文画卷。刷中描绘的主体是中华民族历代勤勤恩忍的工匠形象,灿烂优秀的历史文化正是由这些平凡劳动者创造的。舞剧为他们画像,用他们的故事唤醒沉睡的文物、唤起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记忆与执着信念,将舞台艺术与非遗工艺相结合,为时代背景下的文旅融合赋子更丰富深刻的内涵。
在创作手法上,《只此青绿》向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寻根溯源,通过诗性表达和舞台呈现的平衡。引发当今创作者对于戏剧本体的思考。作品打破舞台上常规的线性叙事手法,选择淡化戏剧情节与冲突,强调人物超越古今的内心情感,也更突出“舞蹈诗剧”的诗化色彩。在舞蹈编排上,作品较多运用“颗粒状”的动作连成舞蹈句子,形成与众不同的质感、风格、韵味和舞蹈语汇。
在审美风格上,作品传达了《千里江山图》中表现的宋代清雅的审美志趣,服饰和道具突出淡雅、简约的“理性之美”。舞台画面通过“出画入画”、客体与主体观感的链接,从不同角度引领观众感受传统绘画之美。这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也充分发挥了艺术作品“润物细无声”的特性和方式。
酒香也怕巷子深。不断加强传播能力建设,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条件。《只此青绿》首演3场就成功“破圈”、首轮巡演未半便引发热议,其成功不仅因为创新性的艺术表达,也得益于创新性的传播手段。而这两者,又都源于制作理念及模式的创新。《只此青绿》由故宫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人民网共同出品,在学术、创作、推广等方面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首演前后,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发布头条文章阅读量超500万。人民网媒体超阵发布内容累计曝光量超过2.47亿,其中,多条微博话题来用年轻化语句表达,阅读量均超过1000万。
(摘编自《始终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2022年2月17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静态展示文物并不是讲述中国故事的最好方式,因为其展览效果取决于太多外在因素。
B.自带中国文物元素的国产游戏热销海外市场不仅能带来可观经济收入,也能传播中国文化。
C.《只此青绿》的创作灵感源于《千里江山图》,该剧随现代故宫研究员的视角,用画家王希孟的故事来唤醒沉睡的文物。
D.《只此青绿》穿越千年,传达宋风雅韵,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创造者、传承人,成功“破圈”。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是一项是( )
A.文艺工作者如果能从文物中找寻灵感,或直接把文物作为创作素材,就能讲好中国故事。
B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博物馆的数字水平,用数字化赋能文物,能破解让文物“开口说话”的难题。
C.让文物“开口说话”挖掘、呈现文物背后的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中国历史,《只此青绿》是一次成功的实践。
D.优秀的“舞蹈诗剧”应将重心放在舞蹈编排和诗化表达上,打破常规叙事手法,淡化戏剧情节和冲突。
3.下列各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武术短剧《乳虎啸春》把剧情融入武术表演,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肝胆相照的侠义精神、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作了新颖表达,
B.创意舞蹈《金面》从三星堆文明中取新灵感,通过CG设计制作+光学动作捕捉技术,带观众穿越历史长河,去游览数千年前的古蜀国。
C. “大唐风华”展览共展出近120件代文物从文化、生活、艺术、中外交流及宗教信仰等多方面了盛唐风华。
D.冬奥会开幕式中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短片通过文字与影像相结合的形式给人们带来了多重冲击和享受。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4分)
5.请结合两则材料说说文艺工作者应如何“讲好中国故事”。(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本题共4小题,16分)
面 摊
陈映真
“忍住些,”妈妈说,一边满面忧愁地拍着孩子的背,“能忍,就忍住吧。”
但他终于没能忍住喉咙里轻轻的痒,而爆发了一串长长的呛咳。等到他将一口温温的血块吐在妈妈托着的手帕中时,妈妈已经把他抱进一条窄窄的巷子里。
黄昏正在下降。他的双手环抱着妈妈的肩膀,半边脸偎着妈妈长长的颈项,目光吃力而愉快地爬过巷子两边高高的墙。墙的后面衬着靛蓝色的天空,天空上镶着一颗橙红橙红的早星。
“星星。”他说。他那双盯着星星的眼睛,似乎比天上的星星还要晶亮。
妈妈抱着他回来的时候,爸爸正弯着腰,扇着摊子下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