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7450字。
2021-2022 学年度(下)阶段性考试(二)
高2020级语文
命题人:xx 审题人: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草稿
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和刮纸刀。
5、除翻译、默写、作文以外,其他简答题请分点作答,否则一律给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近来,一首融合京剧曲调和流行旋律的古风歌曲《赤伶》成为各大音乐排行榜的热门歌曲,更得到李玉刚等歌唱家的多次演绎。从十几年前虽然还未被冠以“古风歌曲”头衔的《青花瓷》,到当下旧词新唱的《琵琶行》,网络歌手、民间唱作人原创的《踏山河》等作品的风起云涌,这种风格的歌曲在一代代年轻人中始终未曾沉寂。
古风歌曲之所以能盛行,从内容上来说主要有三个明显因素。其一,古风歌曲满足了青少年对真爱的憧憬。青少年是流行歌曲的主要受众,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往往笃信爱情至上。古风歌曲的内容绝大多数是爱情主题或带有爱情元素。除了纯粹的爱情主题外,古风歌曲更多的是把爱情作为其中一个元素去润色情感。如方文山作词的《缘分一道桥》直接以演唱古诗开篇,霸气展现塞外战场的恢宏之气,其中融会着“谈爱恨不能潦草”的爱情观,更要以生死去证明。其二,古风歌曲充满对侠义精神的推崇。古风歌曲塑造了大量侠士,其中惹人注目的是在民族危机中挺身而出的英雄人物。如《赤伶》中的优伶与侵略者一同烈火焚身的民族大义感人至深。这些歌词可以激起青少年追求自由生长、个性解放的情感共鸣。其三,古风歌曲的主题满足了人们情感宣泄的需求。“饮风咽沙”“枕风宿雪”等折射的是当下生存境况的不易;渴盼如英雄“长枪策马”“浪迹天涯”满足了现实个体在群体中想要突出自我的精神需求;推崇“美人画卷”“红楼斗酒”年少的鲜衣怒马是对青春的致敬,而歌词中隐约可见“青丝成灰”“冷月空对”是时光流逝的感叹,是只恐时不我待,无处挥洒热血的隐忧。
古风歌曲的风靡,还得益于其形式上符合流行音乐的创作传播规律。词语押韵、节奏明快,可以有效提升传播的到达率,也是流行音乐得以广泛流行的重要因素。而古诗词的简洁、精炼、押韵,一定程度上成了歌词创作的富矿。
主题上古风歌曲的创作往往选择古典文学中熟悉的故事、意境进行解构再造,语言上通过模仿文言的词语来提升内涵,营造氛围,通过个性的表达吸引眼球。优秀的古风歌曲很多有历史出处,它们改编自民间故事,传奇色彩浓厚。如《霸王别姬》等来自历史上的经典爱情故事,塑造的是社会认可的传奇英雄。古风歌词喜用成语来模仿古人表达方式,这样可以快速被听众理解并产生情感共鸣,演唱起来别有一番韵味。由于词作者的水平差异,有些作品则是带有古典词语的词语拼贴:如“折断月光”“叶黄退入长秋”等歌词读起来不通,断句混乱,丧失了古典诗词之美。虽然初听惊艳,但其表述或不明所以,或强行押韵,是用现代表达方式去强行模古的体现。如《盗将行》中“笑像一条恶犬”的表达就饱受诟病。这种批评并非是不尊重创作自由,而是此类歌曲的流行度、传唱度高,且主要受众偏年轻,所以让社会不能忽视这类歌词对年青一代文化积淀潜移默化的影响。
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表示听过或可以接受古风歌曲,半数以上的同学能够随口唱出喜爱的古风歌词。也有个别同学表示反感,主要原因是“伪古风”。所谓“伪古风”,其主要表现就是打着古风和传统文化的旗号张扬个性,歌词不注重叙事逻辑。前言不搭后语导致不易理解,或只是文言词汇的生搬硬套,甚至是生编硬造,忽视对原本古典诗词中“温柔敦厚”的诗教或文化精神的探寻。追溯古典艺术的源头,诗词歌赋发挥着“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的作用。这些经典借助文字和声音传承千百年,历久弥新,刻印在民族精神和文化中,在后人心中激荡起层层共鸣的涟漪。分析古风歌词的特点,就是要针对问题引导背后的艺术创作趋势。
我国古典文化蕴含丰富的艺术资源,可以为当代的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关键是如何挖掘、利用。当下,国潮奔涌,既有民间自发的古风歌曲创作,也有汉服文化热,还有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综艺类节目为代表的各主流媒体的创新之作。这些都是对古典文化的体认,是民族自信和文化复兴的物质表象。在这种大背景下,引导古风歌曲创作“去伪存真”,领悟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诗文中的精髓,用民族精神的丰厚滋养去破除流行文化的困境,不失为一种创造性继承、创新性转化。
(摘编自武玥《古风歌曲何以风廊》《光明日报》2021年7月14日,有删节)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古风歌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多年前的《青花瓷》,近来《琵琶行》旧词新唱,《赤伶》成为热门歌曲,说明古风歌曲未曾沉寂。
B. 很多古风歌曲改编自民间故事,传奇色彩浓厚,它们有历史出处,塑造的是社会认可的传奇英雄,所以才能成为优秀的作品。
C. 因为不注重叙事逻辑,或者前言不搭后语让人费解,或者生搬硬套文言词汇,甚至于瞎编乱造,古风歌曲也遭近半同学反感。
D. 出于对古典文化的体认,才有了民间自发的古风歌曲创作热、汉服文化热以及《国家宝藏》等文化类节目热的奔涌局面。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古风歌曲中的“饮风咽沙”“长枪策马”“红楼斗酒”“冷月空对”等主题满足了人们突出自我、致敬青春等情感抒发的需要。
B. 部分古风歌词断句混乱,强行押韵,不知所云;只重感官,忽视古典美感。此观点忽视了古风歌曲受众为青年的现实。
C. 我国古典诗词发挥着“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的作用。古风歌曲要追寻这一源头,进行文化精神探索。
D. 古风歌词需要借助文字和声音来传承经典,分析其词汇、韵律等特点,就是要针对古风歌词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其背后的艺术创作。
3. 下列选项,最能全面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古风歌曲在内容上满足了当下青少年对爱情的憧憬,并通过对传统经典故事、意境的重构,赢得了当代青年们的青睐。
B. 古风歌曲流行是因为其节奏明快,注重押韵,并且契合青少年对侠义精神的追求,能够激起他们对个性、自由的追求。
C. 当代古风歌曲因满足人们的自我精神需求,其歌词充分借鉴古典诗词简洁、精练、押韵的特点而深受欢迎,广为流行。
D. 在内容上契合青少年心理,在形式上符合流行歌曲的规律,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是古风歌曲风靡当下的主要原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国潮”之风兴起,并非偶然。中华文化氤氲五千年,早已凝聚成独特的东方魅力。最近这些年,这股风潮从“小众”刮向“大众”,背后更多的是国人文化自信的回归。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一代,在国家蓬勃复兴的大背景下长大,有平视世界的足够底气,在追求时尚张扬个性的同时,有强烈意愿将中国故事讲出来传出去。此外,随着消费升级,中国人的生活理念日趋成熟理性,追求更多兼顾实用属性和精神属性,符合自己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