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890字。
贵池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命题单位:池州二中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多情诗人写给美人的诗句,今天用来形容“国风”的流行恰如其分。前有春节期间《唐宫夜宴》火爆,后有《典籍里的中国》热播,现在,一部名为《司藤》的电视剧里,女演员的各种传统造型引来模仿热潮……从舞蹈妆容到诗词典籍,再到服饰造型,这个春天,国风劲吹。
国风,本是《诗经》的一部分,大抵是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民间诗歌。如今,它被用作“中国风格”的简称,国风音乐、国风服饰、国风综艺……近年的流行文化中,国风已成潮流。这一轮热潮的拥趸以年轻人为主,网络是他们的大本营。国风文化沉淀的美,有着穿越时空的感染力。借助数字化、影视化这些新技术、新手段,时间仿佛倒流。于是,数百年、数千年前沉睡的文物复活,文明的盛景得以再现,心灵深处文化记忆复苏。
这些无疑对年轻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在直观的“美”的感受之下,是青年人文化自觉的不断增强。文化自觉集中体现在国民对于本国文化的认知、认同上。曾经的欧风美雨没有将文化记忆涤荡殆尽,如今的复苏便是理所当然。一定程度上,国风因青年而兴,青年因国风而幸。爱好国风的年轻人不曾遭遇那个“文化迷茫”年代,不必为心灵的出路而失落徘徊。在万物向上的今天,文化的自信也一派勃发。
(摘编自邓崎凡《春风十里不如国风流行》)
材料二: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喜爱穿戴汉服等传统服饰,在一定范围形成新的“古风”时尚。稍深入了解,我们会发现,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活跃于当代中国年轻人感兴趣的诸多领域,包括音乐、网络文学、服饰、动漫、影视剧、纪录片、吟诵、艺术摄影等等。简单概括,“古风”是一种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风格特征的当代文化现象,其形成和传播可追溯到十余年前,主要在二十岁上下的年轻群体中流行。
古风满足这些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追求古风体现他们对生活仪式感的需求。仪式感让生活更加有节奏和秩序、有期待和回味。认同感和仪式感都需要有足够丰富的形式因素,影视剧、网游、社交媒体中的服装、化妆、道具等形式设计有时比情节和思想更吸引青少年关注,这种对形式美的追求联结着古与今。诸如声音、颜色、线条、辞藻、姿态等形式因素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称为“文”,孔子讲到育人的高级阶段即“文之以礼乐”。宫室、车马、衣冠、器物、乐舞等古代礼乐文化,多是当今古风的源头;宋词元曲的意象、戏曲表演的典范等也构成古风的创意资源。
当代青少年中流行的古风审美并不意味想要复古。激发古风的触媒主要还是当代文化样式。动漫、网游、网络文络商铺等,从一开始就具备鲜明的新媒体特点。正因如此,古风时尚与世界流行文化有着深刻的相通处——重在展示个性认同和审美偏好。不过,与一般流行文化不同,基于古代文化符号的古风毕竟还有传统的制约。古代文化符号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以规范性为首要考虑。就像如今各种制服,不能怎样好看就怎样穿,就像戏曲表演讲究“宁穿破,不穿错”。对照这一标准,当前基于网络文化和流行时尚的古风审美则有碎片化、不稳定的特点。这种特质的积极方面是有一定创造性,另一
(摘编自孙焘《挖掘传统文化的时尚之美》)
材料三:传统文化是时尚发展的重要给养。中华民族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反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艺术设计也是如此,在从事现代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现代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有着至深的渊源和高度的融合。当前,置身于全球化文化交融的当代国际环境,中国现代设计需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理念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将传统文化审美观念作为现代设计创意理念的源泉。
这就要求当代艺术设计者,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不仅仅是简单的继承,而是在继承的过程中,锲而不舍地追求其内在的博大精深和艺术真谛,真正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另一方面,要以开放的胸怀面对世界各地的文化,最终在国际舞台上,形成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为根基的“中国风”设计风尚,做到既立足传统和时代,又放眼世界和未来,从而真正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年轻人对汉服等传统服饰及其他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喜爱,已促使新的古风时尚形成并走向大众化。
B. 国风舞蹈妆容、诗词典籍的流行背后体现的是文化的自觉、自信,说明当代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C. 古风时尚重在展示个性认同和审美偏好,必须靠当代文化样式如动漫、网游、网络文学等引领,不意味着要复古。
D. 材料三指出,“中国风”时尚只要将传统文化审美观念作为创意理念的源泉,就能真正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基于网络文化和流行时尚的古风审美有碎片化、不稳定的特点,这只会导致古风作品随意、粗糙、无内涵,甚至“辣眼睛”。
B. 无论是古代礼乐文化,还是宋词元曲的意象、戏曲表演的典范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形式因素,可成为古风创意的资源。
C. 借助数字化、影视化等新技术、新手段,国风文化的美得以穿越时空、重新展现,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D. 古风爱好者对创新尺度理解不一,取向不同,但无论是尊重传统形制还是把古风作为设计元素来运用,都不宜推向极端。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穿汉服外出是件需要鼓足勇气才能做到的事,这需要面对家人和旁人好奇不解的目光。
B. 服饰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
C. 研究汉服,可以了解中国传统习俗、礼仪,学习琴棋书画等技艺,可以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D.设计者选择几种汉服元素,运用当代便捷、简约的剪裁方法,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流行装束。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文思路。(4分)
5. 假如你是一名古风文化产品的创作者,你在创作时会注意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罗家村
聂鑫森
长乐村是从七十里外的麒麟谷罗家村整体搬迁来的。麒麟谷山穷水恶,村民靠可怜的山田维持生活,交通极不好,只有缠绕不清的羊肠小道,土产品要靠挑担子运出去,还变不了几个钱。县里作出大规划,让罗家村搬迁,又通过专家论证,把麒麟谷谷口封起来,变成一个湖,用来发展乡村旅游业。
四十岁出头的村支书罗广文,匆匆吃过早饭后,快步走进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