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150字。
临海市2021学年第一学期初中教学质量监测试题七年级语文
2022.1
(全卷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42分)
书写。(5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规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1)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______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老舍《济南的冬天》)
(2)那是雨,是使人静(mì)______、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刘湛秋《雨的四季》)
(3)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tǎng)______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的薄荷。(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
(4)我想那(piāo)______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1题答案】
【答案】 ①. 贮 ②. 谧 ③. 淌 ④. 缥
【解析】
【详解】zhù——贮,贮蓄:储存,积聚。
mì——谧,静谧:安静。
tǎng——淌,流淌:液体流动。
piāo——缥,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2. 成语填空
(1)人 ____罕至 (2)见____思迁 (3)不____之地 (4)参____不齐
(5)随声附____ (6)大相径____ (7)不求____解 (8)油然而____
【2题答案】
【答案】 ①. 迹 ②. 异 ③. 毛 ④. 差 ⑤. 和 ⑥. 庭 ⑦. 甚 ⑧. 生
【解析】
【详解】(1)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2)见异思迁: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3)不毛之地:原指不生长庄稼的土地,后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
(4)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5)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
(6)大相径庭: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7)不求甚解: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8)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3. 古诗文名句积累。
(1)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论语??子罕》)
(2)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秋风萧瑟,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4)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5)海日生残夜,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6)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8)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9)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10)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1)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借风雨梦境抒发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谭嗣同《潼关》中“_________,_________ ”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3题答案】
【答案】 ①. 匹夫不可夺志也 ②. 学而不思则罔 ③. 洪波涌起 ④. 非淡泊无以明志 ⑤. 江春入旧年 ⑥. 正是江南好风景 ⑦. 思君不见下渝州 ⑧. 不知何处吹芦管 ⑨. 便引诗情到碧霄 ⑩. 夕阳西下 ??. 夜阑卧听风吹雨 ??. 铁马冰河入梦来 ??. 河流大野犹嫌束 ??. 山入潼关不解平
【解析】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罔、涌、渝州、芦、碧霄、嫌、阑。
4.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儒家代表著作,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 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明代文学家。他 著作《聊斋志异》是一部白话小说集。
C. “尊君”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慈”是谦称,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 古人常以“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4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记录孔子言行”有误,应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明代文学家”有误,应为:清代文学家。“白话小说集”有误,应为:文言小说集;
C.“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有误,应为:是对人谦称自己的母亲;
故选D。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去后乃至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非学无以广才
(4)及其家穿井
(5)身亡所寄
(6)一狼洞其中
(7)次北固山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