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290字。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学科素养比赛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说明:
1.本试题共三道大题,含24道小题。其中,1—6题为“积累与运用”;7—23题为“阅读”;24题为“写作”。
2.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项是( )
A. 翘首(qiáo) 气氛(fèn) 教诲(huì) 意趣盎然(àng)
B. 诘责(jié) 滞留(zhì) 不逊(xùn) 深恶痛疾(wù)
C. 绯红(fěi) 脸颊(jiá) 默契(qì) 屏息敛声(bǐng)
D. 凛冽(lǐn) 炽热(chì) 黝黑(yōu) 悄无声息(qiǎo)
【1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气氛(fèn)——fēn;
C.绯红(fěi)——fēi;
D.黝黑(yōu)——yǒu;
故选B。
2. 在下面各语句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1)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劳作,尤喜纺棉。
(2)“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聋发聩的呼声,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
(3)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留着愚钝和压抑。
(4)一个多月前,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郑哲敏院士逝世,很多年轻人在网上自发怀老先生。
A. 缀 振 挚 缅 B. 辍 振 滞 缅
C 辍 震 滞 湎 D. 缀 震 挚 湎
【2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1)不辍劳作:不停止劳动。“辍”是停止的意思,不能写成“缀”;
(2)振聋发聩:意思是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振”是振作、振奋的意思,不能写成“震”;
(3)滞留:停留不动。“滞”是停滞的意思,不能写成“挚”;
(4)缅怀:追念;追想。“缅”是遥远的意思,“湎”是沉迷的意思,要注意二者的字义区别;
故选B。
3.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师在课堂上抑扬顿挫的语言不仅可以增强表达力和感染力,还能引起学生在内在的模仿渴望。
B. 在灿若群星的世界优秀童话作家中,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所以能鹤立鸡群,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
C. 双十一即将来临,有的商家又开始殚精竭虑,只为钻更多空子,获取所谓的最大利益。
D. 这起经济纠纷迷雾重重,事件真相实在令人眼花缭乱。
【3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A.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本句用来形容老师讲课的声音,使用恰当;
B.鹤立鸡群:形容一个人的仪表或本领出众。本句用来形容安徒生在童话作家中的独特地位,与前面“灿若群星”的说法矛盾,使用不恰当;
C.殚精竭虑: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本句用来形容商家钻空子获取利益,褒贬失当,使用不恰当;
D.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本句用来形容事件的真相,对象误用,使用不恰当;
故选A。
4.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比分交替上升,我方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有得力的替补上场,让主力队员保存体力。
B. 由于司机的快速反应,使高速行驶的汽车在悬崖边停下,避免了灾难的发生。
C. 能否提高学习成绩是一个循序渐进 过程,想靠考前突击,一口吃成胖子,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D. 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犯罪,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
【4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词重复,去掉“现在”;
B.缺主语,删掉“由于”或“使”;
C.两面对一面,可删掉“能否”;
故选D。
5. 根据提示默写。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 ?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其二)》)
(3)__________,望峰息心;__________,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4)郦道元在《三峡》一文中这样描写山的高峻:“__________,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
(5)《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大漠雄奇壮丽的风光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题答案】
【答案】 ①. 山山唯落晖 ②. 岂不罹凝寒 ③. 鸢飞戾天者 ④. 经纶世务者 ⑤. 重岩叠嶂 ⑥. 不见曦月 ⑦. 大漠孤烟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