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700字。
滨海新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期末检测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11题,共27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27分。1~4小题,6~7小题,每题2分;5小题,8~11小题,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篝火(ɡōu) 摇曳(zhuài)不言而喻(yú)
B.宽宥(yǒu) 亵渎(xiè) 鸠占鹊巢(jiū)
C.眺望(tiào) 懦夫(rú) 矫揉造作(jiāo)
D.冠冕(miǎn) 汲取(jí) 自吹自擂(léi)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国学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的文化。国学经典里的每则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人生的哲学和处世做人的道理,读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着我们的心灵。所以,青少年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让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时常在心田。学习国学知识,不仅能提高理解力,也有助于我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A.根基塑造充盈 B.基础塑造 充斥
C.基础打造 充盈 D.根基打造 充斥
3.下面一段话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①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比如居家期间,也可以进行在线学习。②这种形式的学习,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或手机无线网络,在一个虚拟空间即可实现。③在线学习虽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但网络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设置了障碍。④所以,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利与弊往往相伴而生。⑤我们要处理好利与弊的关系,让“利”最大化,“弊”最小化。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⑤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空白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闲敲棋子落灯花①单一个“闲”字就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韵味。想想看,多情的梅雨,欢快的蛙鸣,闪烁的灯火,清脆的棋子敲击声②这幅既热闹又冷清③既凝重又飘逸的画面,多多少少会让人不由地沉醉吧!或许,诗人已经忘记了他是在等友人,而完全沉浸到内心的激荡和静谧之中了。
A. ①”, ② 。 ③ ; B. ① ,”②……③;
C. ①”, ②……③ , D. ① ,”② 。 ③,
5.下面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词的小序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和缘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词人在“我欲”“又恐” “何似”的感情波澜中,表达了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的是佳节亲人不能团圆的惆怅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比夺冠更宝贵的是的精神
①刚起步就摔了个大跟头,对于站在比赛起跑线上的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场灾难。最近,一位8岁小女孩就遭遇了这样的挫折。在她人生第一场正式短道速滑比赛中,发令枪响后,她刚出发就摔倒了。但小女孩没有犹豫,没有放弃,爬起来就追了上去,在家人和教练的鼓励声中,一步步地追,一米米地赶,实现弯道超越,最终进入决赛并夺得该项目冠军。
②视频传到网上,女孩不到一天时间就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