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5280字。

  宜春市2022年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在现代科技,特别是传播科技的推动下,日益转向以视觉为中心,特别是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重要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一种全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
  ②一切媒体的发展与变革就其本质来说,都是“精神交往”方式的革命。今天,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进入“精神交往”的视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如何用视觉文化表现的方式,解读好、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重大机遇,更是一大挑战。
  ③近年来,国产电影中出现了一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影视作品,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这些影视作品在题材内容、人物塑造、场景展现、服装道具等方面都从传统文化的历史本源中汲取营养,积极创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审美理念。在视觉的表现上特征鲜明,是一种新的以电影为载体的视觉文化创造。因此,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源泉,将其理念、符号通过一种新的艺术方式呈现出来,是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新发展,也是当代国产电影艺术的一条探索之路。
  ④电视以及社交媒体平台的数字化传播,让观众在电子荧屏上直接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增加观众的凝聚力和文化的认同感。《国家宝藏》将国宝情感化地融入到电视综艺节目的仪式场域中,在高度凝练并生动阐释“国家宝藏”极为丰富的文化含量和文化意蕴的同时,这些电视节目还在现场设置宣誓仪式环节,增加文化的崇高感创设文化的庄严氛围,努力营造“文化想象共同体”。《上新了故宫》远不只是展示故宫珍宝的价值连城,而是伴随着观众的“走进”,让观众体悟故宫所传承的历史文化记忆。该节目通过影像的“情景再现”复活了故宫的历史,明星嘉宾进行复盘演绎时也会置身于场景展示之中,力图实现逼真的记
  忆重建。
  ⑤如今新兴的网络视听正在异军突起,2017年国家广电总局正式启用了“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的全新提法,并于同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网络节目与广播电视节目同一标准、同一尺度。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更是加快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创新性发展的步伐,并将“ 视听中国”列为国家战略。
  ⑥现在的传播格局早已从“点对多点”的大众媒体传播时代进入了“多点对多点”的自媒体传播时代。人们前所未有地获得了“传播权利”,甚至在这基础上进一步获得了“传播权力”,个人在视觉文化传播中充任起了视觉文化创作者角色和传播者角色。2019 年,李子柒的短视频在国际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广为传播,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国际市场中的独特魅力,充分展示了自媒体在当前国际传播中的独特优势。这些冒着烟火气、沾着露水
  珠、透着人情味的中国式诗意田园生活视频,在工业化、城市化、商业化、网络化的快节奏时代,以其独特的中国故事、东方气韵和诗意气质,巧妙地跨越了价值观、意识形态和文化屏障,成为深受全球观众喜欢的中国视频内容。
  (摘编自孟建《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塑造与国际传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传统文化是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视觉文化则是侧重以视觉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一种感性主义形态。
  B.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的传播,既需要找准民族基本文化基因与时代的结合点,也要利用好各种有效传播方式。
  C.当代国产电影只有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源泉,并将其理念、符号以新的艺术方式呈现出来,才能获得更好发展。
  D.《上新了故宫》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影像的“情景再现”和明星嘉宾的复盘演绎,让观众体悟故宫的历史文化记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阐释“视觉文化”概念,再具体分析视觉文化的表现形式,最后点明现时代的传播特点。
  B.文章第二段引用习总书记的话,论证了用视觉文化表现的方式,解读好、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次重大机遇。
  C.文章三、四段均采用举例论证的方式,介绍了相关影视作品和节目的具体内容,让人形象直观地感受视觉文化的魅力。
  D.文章第五段提到国家广电总局的一系列行为和“十四五”时期的相关规划,都说明网络视听的快速发展及其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现在网络上很多的网络电影、网络综艺、短视频等都属于视觉文化的传播形式,它的长远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和创新性。
  B.春晚舞蹈《只此青绿》和冬奥会开幕式、闭幕式的节目频上热搜,是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视觉文化的一次成功结合。
  C.大众媒体传播时代,普通大众多为视觉文化的接受者;而自媒体传播时代,从都可以成为视觉文化的创作者和传播者。
  D.李子柒短视频在国外广为传播,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只要找准了合适的表达方式,就可以跨越价值观、意识形态和文化屏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材料一:
  法新社的报道,世界银行行长戴维•马尔帕斯日前警告说,新冠疫情可能导致1亿人重新陷入极端贫困。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世界银行此前估计,将有6000万人因新冠疫情陷入极端贫困。根据世行的定义,“极端贫困”人口每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90美元(约合人民币13.2元)。但新的评估认的生这一情况可能恶化,达到7000万至1亿人。马尔帕斯说,如果新冠疫情恶化持续下去,“这个数字可能会更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