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410字。

  6.2 《插秧歌》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读准字词,感受古人的日常生活与劳动场景。
  2、展开想象,走进古诗描摹的场景,品鉴诗歌中的“逻辑悖论”所带来的审美价值。
  3、鉴赏表现劳动生活的古代诗歌,专题研讨“劳动的崇高与美丽”,领会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鉴赏诗歌中刹那间的意趣美,提升审美能力。
  4、学习杨万里相关知识,了解古人劳动生活,深入体会劳动的崇高与美丽以及辛勤劳动等价值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堂拓展
  插秧歌  作者:郑樵   宋
  漠漠兮水田,袅袅兮轻烟。布谷啼兮人比肩,纵横兮陌阡。
  插秧歌
  手把青禾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二、诗人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人。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家”,当时被奉为诗坛宗主。南宋名将张浚谪居永州,勉励杨万里以“正心诚意”之学,因此他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    
  杨万里的诗作数量极富,在宋代仅次于陆游,达4200余首。他善于巧妙地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动态,语言平易浅近,自然活泼,适当选择、熔炼俗谚、口语入诗,幽默诙谐,形成独具特色的“诚斋体”。
  淳熙六年(1179年),杨万里由常州卸任返回故里吉州,途径衢州时看到农人插秧的场景,写下这首《插秧歌》。
  三、头脑风暴
  请说说学过的杨万里的诗: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四、整体诵读《插秧歌》,体会宋代日常劳作的场景。
  1、依据书下注释及初中所学律诗的知识,把握《插秧歌》的诵读节奏,准确诵读全诗。
  插秧歌
  田夫抛秧①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②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③。
  唤渠④朝餐歇半霎⑤,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⑥未匝⑦,照管⑧鹅儿与雏鸭。”
  ①抛秧:插秧前,将秧苗从秧畦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