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760字。
语文九年级(人教版)??测试卷一
试题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 默写。
(1)露从今夜白,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5)李白《行路难》(其一)中,表达诗人终将冲出苦闷、坚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一天会实现的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6)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说明新陈代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题答案】
【答案】 ①. 月 故乡明 ②. 寒林空见日斜时 ③. 云横秦岭家何在 ④. 鸡声茅店月 ⑤.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⑥.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⑦.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⑧.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⑨. 但愿人长久 ⑩. 千里共婵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岭、沧、畔、婵、娟”等字词容易写错。
2.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透过雪夜的草原,拥挤在,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饥馑的大地,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chù,朝向阴暗的天,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啮( )啃 家chù( )颤( )抖
(2)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饥馑的大地”相同的一项是( )
A. 文化教育 B. 放下包袱 C. 心情舒畅 D. 前进的步伐
(3)文段中提到的“烽火”与战争有关。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不是借代战争的一项是( )
A. 干戈寥落四周星 B. 折戟沉沙铁未销
C. 四面边声连角起 D. 南国烽烟正十年
(4)以上文段节选自______(填作者)的《______》。此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______、______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展现了旧中国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与赤子之心。
【2~5题答案】
【答案】(1) ①. niè ②. 畜 ③. chàn (2)D (3)C
(4) ①. 艾青 ②.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③. 少妇 ④. 母亲
【解析】
【小问1详解】
啮啃(niè kěn):啃咬。比喻破坏或折磨。
家畜(jiā chù):人类为了经济或其他目的而驯养的兽类,如猪、牛、羊、马、骆驼、家兔、猫、狗等。
颤抖(chàn dǒu):哆嗦;发抖。
【小问2详解】
“饥馑的大地”是偏正短语。
A.“文化教育”是并列短语;
B.“放下包袱”是动宾短语;
C.“心情舒畅”是主谓短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