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90字。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作文教学讲义之仿写课文,重视结构建模
学习写作,大部分老师比较注重主题和立意、语言表达等,很少有人对文章的结构教学进行思考和借鉴。尽管写作在结构安排上比较自由,但不代表没有章法。因此,加强仿写中的结构建模,是值得语文老师关注和思考的新问题。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仿写”中,指出仿写可以从“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入手。一篇文章,结构搭好了,写起来就容易了。文章结构,其实就是行文的逻辑,或者说是行文的思路。文章的思路确定了,文章也就完成一半。在学习建构结构模型的过程中,应着重思考段落之间的结构模型建构和段落内部的结构模型建构。下面以《灯笼》为例,来谈谈可以帮学生建构哪些结构模型。
一、“冰糖葫芦型”结构
《灯笼》第七段至第十一段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段落结构模型,可以称之为“冰糖葫芦型”。何谓“冰糖葫芦型”,即“指围绕一个点展开相关联想,这个点就像竹签,贯穿始终。其他相关事物,一种写一段,要写得饱满而丰富。这些相关事物之间不需要耦合连结”。文章第七段写元宵节看灯,第八段写进士第的官衔灯高照朱门,第九段写在纱灯上描红,第十段写由宫灯、唱词联想汉献帝,第十一段写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每一段有各自的不同的内容,每一段都写得非常丰富,这就好像一颗颗滚圆饱满的冰糖葫芦。但尽管各自的内容不同,其核心点都是“灯笼”,即这些不同段落的不同内容,都是通过“灯笼”这条线索缀连起来的,看起来很闲散,但实际上主题非常集中。那么,“灯笼”就像冰糖葫芦中的竹签,让各个葫芦连缀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样的机构模型在状物、写景类抒情散文中常常出现。段与段之间的结构模型有很多种,需要我们去总结和归纳。段落之间的结构模型和文章的结构不能混为一谈,因为文章的结构是相对简单的,诸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等。越简单的概括越不利于学生自我写作模型的建构,而应该总结出更多形象生动的模型,供学生选择和使用。
二、“蒲扇型”结构
所谓“蒲扇型”结构,指的是段落的行文结构形式像一把蒲扇,即有一条像扇柄一样的线索,在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