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310字。
2022届上海市中考语文考前诊断卷(5)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古诗文(36分)
(一)默写与运用(12分)
1明月别枝惊鹊,。(《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2终日不成章,。(《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3.,谁言天地宽。(《别云间》/明??夏完淳)
4. 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_____。(《鱼我所欲也》/先秦??孟子及其弟子 )
5.《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中表达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6-10题(14分)
【甲】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6. 读甲文后,你认为作者________(人名)是的人,乙文中的诸葛亮称他是“________”。(3分)
7. 翻译句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分)
8. 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2分)
9. 乙文①②两段回顾了作者人生中重大的三件事,它们分别概括为:(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每空不超过五字)(3分)
10.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的高尚。
B. 第②段中表明出师条件已经具备的语句是“南方已定,兵甲以足”。
C. 诸葛亮出师的目标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 先帝“临崩寄臣以大事”,所以诸葛亮上表出师就是为了报答先帝的恩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 (10分)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①,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②。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③之。”后有老父④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注】①刑戮是甘:(我)甘心受刑被杀。 ②端:古布帛长度单位。 ③激:激励,激发。 ④老父:老汉。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遗布一端(2)盗惧吾闻其过
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既然内有恶心,一定能够改正,所以我用这样的做法激励他。
B.既然心怀恶意,一定能改变他的善心,所以我激发他这样做。
C.已经心怀羞耻,定能够改正错误,所以用这样的方式激励他。
D.已经心怀羞耻,定会改变他的优点,所以我用这做法激发他。
13. 王烈“谢”盗牛者是因为认为他有“”,从盗牛者的变化中可以看出王烈的思想是正确的。(3分)
二、现代文(3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7分)
可穿戴技术进课堂后的N种可能
①所谓可穿戴技术,是指用户可以随身佩戴的设备,如结合了科技元素的手表、眼镜、头盔、背包等等,它们通过追踪个人的行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