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520字。
2022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二模
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是一个国家凝聚力、生命力和影响力的集中体现,并且用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方式深刻影响着这个世界。一直以来,中国始终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勠力同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然而,一些地区的贫富分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以及一些国家奉行的强权政治、丛林法则等不和谐因素不仅加剧了全球局势的动荡不安,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重大障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旗帜鲜明地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这是党中央首次明确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意味着中国文化必将以一种更加强健且丰满的姿态,参与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澎湃力量。
以文化之魂,凝聚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价值共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依托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生成的一种价值理念。“尚和”“天下”“大同”等思想描绘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特征。在此,文化之“强”并不意味着文化霸权,而是说要对自己的文化足够自信,以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形成世界多元文化的合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只有坚守这一原则,我们才能在诸多冲突与挑战面前,会同天下,共克时艰。
以文化之声,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叙事中的中国故事。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愿景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世界的总体期待,凝聚了悠远厚重的中国智慧。在此,文化之“强”,主要体现在让文化真正走进生活,让文化触手可及。一方面,中国文化应深度融入世界文化主流,贴近各国人民的现实生活,创造出一批广泛传播的文化产品,把这种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魅力的文化精神与“中国”两字深度捆绑;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应致力于打造对话和交流的平台,完善文化交往的机制,推动微观层面的文化互动。
以文化之眼,审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中的冲突与争端。文化是历史的折射。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这必然造就不同的文化形态,也必然造成各种冲突与争端。在此,文化之“强”,重在用文化的批判力和解释力来回答世界之问。回顾历史,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可以追溯到欧洲启蒙运动,其带来了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又在经济与政治生活中具体化为“个体主义”。伴随着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崛起,这种以权力和资本为最高目的的价值体系席卷世界。以此观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从文化的高度,反省了制约着人类社会几个世纪的现代性观念。
以文化之力,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架构下的新型国际秩序。“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追求和传承,也奠定了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的总基调。在此,文化之“强”,强在能将抽象的软实力转变成实在的硬实力。一方面,这意味着文化将深度参与到经济、政治、社会、科技等领域,从而推动各行业发展提速,实现国家总体实力全面提升,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另一方面,身处被利益高度捆绑的全球化格局中,世界各国也深刻意识到传统冷战思维必将被淘汰,以先进文化维护新型国际秩序的路径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流,以此才能筑牢全球安全的“精神堤坝”。可见,以文化之力引领全球治理的中国,正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正能量。
(摘编自王纵横《中国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澎湃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致力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一些不和谐因素加剧了全球局势的动荡不安,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
B.面对世界局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
C.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的产生依托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必将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澎湃力量。
D.文化强国之“强”意味着我们对于自己的文化有足够的自信,并愿意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推动世界多元文化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列举了一些地区和国家出现的问题,意在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B.文章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原话,有力论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依托中国文化而生成的一种价值理念。
C.文章论证思路清晰,结尾对能将软实力转变为硬实力的文化之力进行了阐述。
D.文章整体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并在论证的主体部分采用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只要融入世界文化主流,创造出贴近各国人民现实生活的文化产品,就可以真正走进生活。
B.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能够从文化的高度解决其建构中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各种冲突与争端。
C.中国文化正以自身力量引领全球治理,它可以参与并推动各行业的发展,同时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D.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国意识到传统冷战思维已被淘汰,用先进文化维护的新型国际秩序已成为主流。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申办2032年夏季奥运会的唯一候选城市,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毫无悬念胜出。早在2015年9月,国际奥委会就公布了申办2024年夏季奥运会的5个候选城市,分别是德国汉堡、意大利罗马、匈牙利布达佩斯、美国洛杉矶和法国巴黎。不过随后汉堡、罗马和布达佩斯都先后撤回申办,竞争者只剩巴黎和洛杉矶。2024年夏李奥运会的举办地是从巴黎和洛杉矶两者之间选择,败选的一方就自动承接2028年夏季奥运会。面对这种局面,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很头痛,说未来不排除从申办制改为指定制。
(摘编自《2032年奥运会举办地定了,奥运会无人愿意举办,未来或变成指定制》)
材料二:
奥运会是世界性体育盛事。以前,许多国家都希望申办奥运会,但是,近几年申请举办奥运会的国家却越来越少。有美媒称,新建体育场馆可能需要花费3000万美元。有的场馆建设在经济价值很高的地段,但在比赛结束后,这些场馆甚至会被遗弃。长时间的失修让这些场馆失去价值,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的场地开发破坏了当地的一些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其中一些动物还有濒临灭绝的风险。此外,举办奥运会所带来的“奥运低谷效应”(又称“后奥运效应”)给部分国家带来过经济风险。除了北京,几乎所有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在举办奥运会之后都进入了一个时间不算短的经济衰退期。有人曾提议固定举办地点。已经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以后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