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20字。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教学设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文本研读
  这首词作于任密州知州之时,词人在上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出猎图,下阕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太守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二、创意说明
  “狂”字贯穿整首词,设计时围绕“狂”字反复诵读词作,体会“狂”的内涵,更好地把握词人情感。
  三、活动组织
  1.词作导入
  一起走进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从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初读词作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字正腔圆;把握节奏,落实重音。
  3.品读词作
  (1)读上阕,分析词人的“形狂”
  用一个字概括你从词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  “狂”
  学生借助工具书出示对“狂”的解释。
  品读成熟稳重的“老夫”苏轼的“少年狂”。(指导学生从重音、语速、语气等方面读上阕)
  (2)读下阙,分析词人的“心狂”
  “鬓微霜,又何妨”,充分表现词人不服老的狂气。
  结合注释,探究“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补充相关资料,可以从苏轼、冯唐、魏尚三人的生平、当时的时代背景及词的情感基调来讨论)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雕弓”内涵。(这一举动,正是他报效祖国的“心狂”的生动体现。)
  4.情思探究
  再读词作,体会词人的“进取之狂”
  补充:苏轼被排挤出京城,失去皇帝的信任。他虽有报国之志,却得不到朝廷重用。因此,“狂”的背后是深深的无奈,从”老夫”“聊”“尚”可以看出。苏轼虽被排挤,但他依然为百姓着想,政绩突出。苏轼打猎时故意表现出与年龄和身份不相符的“狂”气,是希望有一天能够被朝廷重用,为国效力!苏轼的“狂”是进取之狂,是报国之志!
  四、板书设计
  满江红
  一、文本研读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