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1800字。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测试
  2022.04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
  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
  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边缘处境”: 生存状态的空间性悲剧
  杨经建
  王国维曾将“悲剧”分为三种,并将《红楼梦》归属于第三种: 造成悲剧的原因是“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即把悲剧视为共同关系之结果的悲剧。而且这种悲剧是无法回避的,给人造成的痛苦又是无法通过自身解除掉的,所以它是“悲剧中之悲剧”。刘再复认为《红楼梦》的悲剧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悲剧,即把悲剧之源归结为几个坏蛋作恶的悲剧,而是超越意义上的悲剧,即把悲剧视为共同关系之结果的悲剧。造成悲剧不是现实的某几个凶手,而是悲剧环境中人的“共同犯罪”,换句话说,是关系中人进入“共犯结构”的结果。
  如果将《红楼梦》与《雷雨》进行对应性考量,那么“共同关系之结果的悲剧”亦可称之生存状态的空间性悲剧。而以存在主义后期思想家雅斯贝尔斯看来,人必然是一种“处境”中的存在,“处境”是不能摆脱的,人总是为某种“处境”所限制,你只能从一种“处境”进入另一个“处境”之中。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边缘处境”的概念: “处境”既包括外在的环境,也包括人所处的某种特殊的内在精神状况,其中死亡、苦难、斗争和罪过这四种“边缘处境”是人不能避免的,它们是“此在”的基本情况并包围着“此在”使之困居于其中;它是使人失败或毁灭的原因,更是使人成为一个存在者的机会。“边缘处境的本原带来一种基本冲动,在失败中争取通往存在的道路。”“人怎样体验失败,对于人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有决定意义的”。所以,失败愈大,愈有机会成为真正的人。要言之,人处在“边缘处境”上看到了“边缘”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的存在,人也才能成为人自身。
  《红楼梦》中的妙玉曾说她只喜欢范成大的两句诗: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在此,“铁门槛”所指的是既有的政统、道统所构成的观念网络和秩序结构,其普适性和隐蔽性则表现为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和习俗,一种强大而坚固的“无物之阵”,一种渗透在生命过程中的集体无意识认同。体现在《红楼梦》和《雷雨》中则是一种天理人伦的秩序性象征,其最为明确的指代符码就是贾府和周公馆。
  贾府已被“假语村言”与那副两次出现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暗示其虚构与象征意义。身处于这个“铁门槛”中的“世人”对于功名、金钱、权力全都“忘不了”,在一种心劳力拙中丢失了本真的自己,乃至其中的“异类”贾宝玉也曾一度梦见甄宝玉问自己“真性不知那里了”——从梦境传递出贾宝玉对存在无着落、生命无意义的焦灼和困惑。的确,贾府的人本着自己的信念行事,或为性情中人,或为名教中人,或为非性情亦非名教仅是无识无见的众生,这本是无可无不可的事情,然而偏偏是他们所构成的关系和这种关系的相关互动才是悲剧难以了结的缘由。对于这种悲剧若要做出究竟是非的判决,或要找出悲剧的元凶,却是没有任何可能性。矛盾诸方面在自己的立场是真的,但看对方是假的,真假不能相容,真真假假中演出一出恩恩怨怨的悲欢离合的悲剧,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像谜一样的永恒冲突。最终“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就是贾府这个秩序象征体的绝妙写照。
  周公馆作为一种道德伦理化的秩序性象征是不言而喻的。被锁闭于其中的人被一种高压状态的强大的力量笼罩着挣不开,以至于每一个人出场时都嚷着“闷”或“郁热”。“可以说在周公馆(包括鲁家住宅)内展示的是一个人的世界,在外面则是不可测知的大自然———风、雨、雷、电。外界大自然的变化与室内人物的情境紧密牵连着,呼应着,外界气象的变幻万千正是人物神秘莫测的无常命运的象征,也暗示着人物可能的不幸结局。”在《雷雨》的尾声中周公馆变换为教会医院,如此种种让人不禁想起“好了歌注”中的两句:“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发生在周公馆内的悲剧更多表现在人物关系错位上,准确地说是一种双重错位: 身份错位和血缘错位。 身份错位主要是由于周朴园、鲁侍萍与周萍、四凤之间先后发生的情爱而引发,这两对不应该发生的关系僭越了身份等级,使上人和下人之间出现了某种平行关系,因而为身份等级秩序所不容。血缘错位发生在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之间,即周萍与蘩漪(名义上的乱伦)和周萍与四凤(实际上的乱伦)。这种错位僭越了血缘制度为家庭秩序所不容。在一个处于完全闭锁的世界里,这样的双重错位造成了一个死结,使剧中人面临着几乎无法解决的二律背反: 由于身份等级秩序和家庭伦理秩序都是不能破坏的,所以,处于错位状态的剧中人都是自我否定的。可见,在周公馆这个秩序象征体中,似乎所有的存在(物)都难以摆脱关系错位的宿命纠缠,在这个由双重错位所造就的闭锁世界中谁也无法获救。
  曹禺在《雷雨》的“序”中反复提到“井”“笼”“坑”“泥沼”等具有“围困”意味以及“门”“窗”等具有“逃离”意味的两类空间意象。如果说“围困”类意象是为了昭示现代人生存环境的困窘和生存的痛苦,那么,“逃离”类意象则昭示了现代人从困境中逃脱的艰难和突围的无望。曹禺在对人的悲剧性存在的诘问中不得不求助于一种不可言喻的神秘的最高存在,这个最高存在的象征形态仿若俄狄浦斯的神谕,并牵动整个剧情的发展,使其在一种莫以名状的气氛下演进,而“雷雨”到来便催发了一切悲剧的诞生。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雅斯贝尔斯的“边缘处境”哲学既包括外在的环境,又包括人所处的某种特殊的内在精神状况。
  B.《红楼梦》中的贾府既可能是对现实社会的隐射,又是作品中各种人物形成相互关系的秩序象征体。
  C.《雷雨》中的风、雨、雷、电等大自然的变化具有象征意义,暗示了人物可能的不幸结局。
  D.《雷雨》的悲剧表现在身份错位和血缘错位上,作为封建大家长的周朴园就是二者的典型代表。
  2.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如果不能主动意识到自己的处境而作一定的抗争,这样的人物就不具有悲剧性。
  B.对《红楼梦》中的人物不问是非对错,而多从人物自身的立场以及与他人的关系的角度评价,有利于深刻理解作品。
  C.《雷雨》中很多人物或者僭越身份等级秩序,或者违背家庭伦理秩序,他们的自我否定显示出他们的行为毫无价值可言。
  D.小说中的意象(群)在文本阐释中也有重要的作用,《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典型的具有“围困”意味的意象。
  3. 结合文章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生存状态的空间性悲剧”的一项是(3分)
  A.《窦娥冤》: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
  B.《边城》: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小女孩翠翠在失意的天保驾船远行做生意却不幸溺水而亡后,与傩送的爱情也以傩送远走他乡无疾而终。
  C.《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被神谕昭示,将来会弑父娶母,而无论怎么逃脱,他最后确实难以逃脱命运的安排。
  D.《哈姆莱特》: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决心杀死叔父克劳狄斯来替父亲复仇,在和雷欧提斯的决斗中虽然报了杀父之仇,但是自己也因中毒而死。
  4.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5. 《红楼梦》中李纨的正册判词是“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请结合材料和该判词分析李纨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哪几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格算师
  路明
  他初中毕业,摆在面前的有三种选择:插队,兵团,国营农场。
  他仔细比较过。首先排除插队。插队计工分,农场和兵团拿工资;插队得自己做饭,农场兵团有食堂。兵团每两年一次探亲假,农场年年有;兵团实行军事化管理,作息以军号为令,农场相对宽松。去农场,要么云南,要么黑龙江。云南更远一点,工资比黑龙江低。听人讲,东北的农民冬天不干活,窝在屋子里喝酒、打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