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670字。

  二〇二一年九年级复习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A)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试卷答案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运用(3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譬如(pì)钦差(chāi)星宿(xiù)拈轻怕重(zhān)
  B. 愧怍(zuò)清澈(chè)取缔(tì)怒不可遏(è)
  C. 汲取(xī)倔强(jué)绚丽(xuàn)深恶痛疾(è)
  D. 伫立(zhù)要塞(sài)莅临(lì)锲而不舍(qiè)
  【1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拈轻怕重(zhān)——niān;
  B.取缔(tì)——dì;
  C.汲取(xī)——jí; 深恶痛疾(è)——wù;
  故选D。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盘桓    腈纶    前仆后继    锐不可当
  B. 拙劣    瞭望    郑重其事    攻艰克难
  C. 蔓延    分歧    歇斯底里    相德益彰
  D. 治裁    契合    根深蒂固    名符其实
  【2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B.攻艰克难——攻坚克难;
  C.相德益彰——相得益彰;
  D.治裁——制裁;
  故选A。
  3. 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苦中前进,在苦中寻乐。
  ②但是往往苦得越多,最后尝到的甜也就越多。
  ③读书中的“乐”并不多,“苦”却常常存在
  ④世上之所以出现出类拔萃的伟人,就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中正确地对待苦。
  ⑤学习中的苦与乐,依据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
  A. ①③④⑤② B. ③②⑤④① C. ④①③⑤② D. ⑤③④①②
  【3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从语段中可以看出,本语段是谈论读书中的“乐”与“苦”的。③句首先说明读书中的“乐”与“苦”的情况,是领起句,应放在首位。②句中的“但”承接上文,表示语意的转折,指明“苦多”的结果。应放在③句之后。⑤句紧承②句进一步阐述,说明学习中的“苦”与“乐”可以互相转化。④句举世上出现出类拔萃的伟人的例子进行论证。①句作为小结,进一步说明伟人们将学习中的“苦”与“乐”进行互相转化。正确的排列顺序为③②⑤④①。
  故选B。
  4. 阅读下面文字,找出分析有误的一项(   )
  (1)第二次鸦片战争其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2)他们被室内琳琅满目的珍宝振惊了,争先恐后,大肆抢夺。(3)园内能拿走的东西,他们统统拿走;实在运不走的,他们就疯狂打砸。(4)据粗略统计,被抢夺的文物——上至先秦下至清朝的各种奇珍异宝约有100万件左右。(5)为了销毁罪证,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往日辉煌的宫殿、参天的古树,都化为灰。(6)就这样,英法联军连抢带砸,使圆明园遭受毁灭性破坏。
  A. 第(2)句里的“振惊”应该为“震惊”,“争先恐后”是并列结构的短语。
  B. 第(3)句“统统拿走”后面用分号是正确的,表示前后两个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
  C. 第(4)句里的“约”和“左右”语意重复,应去掉一个。
  D. 第(6)句的主语是“英法联军”。
  【4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D.应是“英法联军连抢带砸”作主语。
  故选D。
  5. 下面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家,如家弟家妹。
  B. 在我国古代,人们席地而坐时把腰挺直称为“长跪”,离席站立称为“避席”,这两个举动都表示歉意和愧疚。
  C.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D. 中华诗文中有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社”是谷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