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780字。

  青竹湖湘一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九周(期中)考试
  初二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试题卷共23道小题,考试时量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某班举行“走进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完成以下任务。
  1.某同学负贲《神奇的汉字》板块,做了以下归纳,请你帮他找出其中有错误的一项(       )(2分)
  A.应注意汉字中的一字多音现象,例如:奇(qí)迹、奇(jī)数。
  B.大部分的形声字可根据声旁定读音,例如:宽慰(wèi)、羁绊(bàn)。
  C.应注意区别形近字,例如:“撺辍”应为“蹿掇”,“震憾”应为“震撼”。
  D.要注意成语中的一些特殊字形,例如:“人情世故”不要写成“人情事故”。
  2.某同学负责《神奇的词语》板块,设计了一道填空题,请你帮他选出空格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2分)
  春天是一幅灵动的画,①________,生机蓬勃;夏天是一杯热烈的酒,烈日炎炎,雷声隆隆;秋天是一曲②________的歌,清亮婉转,动人心弦;冬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水落石出,百草凋零,就连活跃在田野的昆虫们也都③________。
  A.①草长莺飞 ②悠扬 ③销声匿迹
  B.①草长莺飞 ②悠远 ③戛然而止
  C.①豁然开朗 ②悠远 ③销声匿迹
  D.①豁然开朗 ②悠扬 ③戛然而止
  3.看完《乡土》(介绍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类节目)之后,某班同学写了读后感,下面是从部分同学作文中选出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该节目旨在以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提升农耕文明内涵,形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为目的。
  B.莫言、贾平凹等当代文学大家既没有扎根乡土的创作故事和精神成长历程。
  C.通过“乡而不俗,土而不粗”的气质样貌,诗意生动的画面和平实质朴却带有哲思的语言,使观众如品一道道文化大餐。
  D.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产物,其粗犷、雄浑的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浑然一体。
  4.某同学在编辑《诗说中国》这个板块时,引用了余秋雨在《中国文脉》中论述《诗经》的一段文字,但他不小心打乱了顺序,请你帮忙排序(       )(2分)
  ①那些叠章反复,让人立即想到,这不仅仅是文学,还是音乐,还是舞蹈。
  ②终于由时间定格,疑为经典。
  ③一切动作感涨满期间,却又毫不鲁莽,优雅地引发乡间村乐,咏之于江边白鹭,舞之于月下乔木。
  ④在艺术上,那些充满力度又不失典雅的四字句,一句句排下来,成了中国文学起跑点的砖砌路基。
  A.④①②③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
  5.某同学在设置《经典常识》这个板块时,对文学文化常识做了以下归纳,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B.《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是我国古代儒家的“四书”之一,“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C.常用敬词中,把自己的书画等送人请对方指教时用“雅正”,用于请他人改自己的文章用“斧正”,赞人见解用“高见”。
  D.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用专门的称谓来代替,下面的年龄称谓是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襁褓、孩提、豆蔻、弱冠、不惑、花甲、古稀。
  6.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依照你的理解,完成填空。(共5分,每空1分)
  (1)《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展现了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和乐情景。
  (2)歌曲《在水一方》中的“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化用了《诗经??蒹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3)_______________,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7.综合运用(共5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