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5990字。

  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福建专用)
  第八模
  (本卷共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黄金卷八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0分)
  “家国情怀”就是古人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有诸葛亮 “(1)_____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的使命担当;有孟浩然“(2)____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从政心愿;有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广济苍生的情怀;有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4)_______________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弥坚忠心;有辛弃疾的梦回沙场“了却君王天下事,(5)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人生追求;有夏完淳“(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云间》)的悲愤责问;有舒婷的“(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淤滩上的驳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深情诉说。
  【答案】 受任于败军之际 欲济无舟楫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肯将衰朽惜残年 赢得生前身后名 无限山河泪 谁言天地宽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际、楫、厦、庇、俱、衰、赢、瘪、穗”等字的正确书写。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0分)
  中华古诗词典jí  ①  是我国文学的瑰宝。从“诗三百”开始,到唐诗、宋词、元曲,一首首情韵盎然、铿锵有力的诗词,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承载着先贤的思想智慧、高雅情趣和高远情怀。中华古典诗词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它们是文化百花园中最为璀璨芬芳的一枝,是精神源流中最富思想力量的一脉。没有诗意词韵的文字是乙的,失落了诗情画意的民族是没有创意和想象力的。中华古典诗词有高傲的颜值和尊贵的禀赋,却以平近的方式潜  ②  流在我们的血脉,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学习、亲近中华古诗词,能够丙。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__________ (A.籍B.藉)
  ②__________ (A.qiǎnB.qián)
  (2)请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__________ (A.传递B.传承)
  乙__________ (A.苍白无力B.软弱无力)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4)下列填入文中丙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涵养博大的内心情怀②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
  ③获得雅致的生活情趣④构筑起民族精神的根基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答案】(1)     A B
  (2)     B A
  (3)中华诗词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精髓、精华)(缺少宾语,修改后的句子,符合原句句意,符合语法、语境即可)
  (4)C
  【解析】(1)①“籍”和“藉”同音、字形相近。“籍”基本释义是书、书册,而“藉”基本释义是垫在下面的东西。根据语境选择“籍”。 ②“潜”读音为qián,不读qiǎn。(2)甲处“传递”意思是传送、辗转递送。而“传承”是传递和继承,“中华历史”应该选“传承”;乙处“苍白无力”形容贫弱无力,多用来形容语言。“软弱无力”形容身体衰弱无气力,也可比喻处事不得力、不中用。“没有诗意词韵的文字”应选“苍白无力”。(3)修改病句:成分残缺。“中华诗词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缺少宾语中心词,应补上“的魅力(精髓、精华)”等,修改后的句子,符合原句句意,符合语法、语境即可。示例:中华诗词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4)排序注意句子前后逻辑关系:应当先是“生活情趣”,接着“内心情怀”,再到“文化自信”,最后“民族精神的根基”,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整体。故选C。
  二、阅读(70分)
  (一)(6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式微
  《诗经》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