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150字。
2022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县中考模拟联考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1~4题,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对中国人来说,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从生疏到熟练,从拿起到放下,这是一种耳濡目染,这是一种(yán chuán shēn jiào),这是一种中国人无法割舍的情怀。中国人含蓄的情感与礼仪传统饱含在小小的筷子之中,这让筷子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之一。___。总之,我国的筷子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公认的中国(guó cuì)。
(1)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2分)
①生疏( ) ②源远流长( )
(2)根据上面这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 yán chuán shēn jiào)____________②(guó cuì)_______________
(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明代才开始称为"筷",与如今相似
②到了汉代,人们称为"箸"
③筷子在先秦时期称为"挟"
A.②③①B.①②③C.②①③D.③②①
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
(1)____________,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别曰∶"肉食者鄙,______________。"(《曹刿论战》)
(3)李白是盛唐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想象新奇,意境新颖,诗中借明月寄托对友人关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4)长辈在给后人题词时经常用"鹏程万里",这一成语出自《北冥有鱼》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
(5)追求闲情逸致往往是作者最难得的情怀。所以避世的陶渊明追求"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的田园生活;刘禹锡用"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来表现自己日常生活的高雅脱俗。
3.阅读下面的文字,选出下列选项中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2分)
元宵灯会的娱乐节目是"猜灯谜"。猜谜本是读书人之间斗智、逗趣,南宋时有好事者在元宵节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上灯笼供人猜谜,因为好玩有趣,老少咸宜,很快蔚然成风,演变成有奖征答的趣味活动。
A. 语段中的"元宵"指正月十五,其习俗除了花灯和猜谜语,还有赏月、吃月饼。
B. 画线句是个有语病的句子,缺少了宾语中心语,应在"逗趣"后加上"的活动"。
C. "蔚然成风"是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一般含贬义。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现的是"元宵节"思念家人的情怀。
4."双减"政策出台后,引发热议。班级以此为契机开展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共6分)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双减"后应怎么布置作业。(2 分)
材料一 作业在精不在多,老师要控制每天布置的作业的总量,摒弃抄抄写写、重复机械的无效作业。如低年段老师可以设计字词记忆游戏。让学生在字词游戏中完成对字的记忆
和对词语的理解。
材料二 刚进入初中,班里学生的英语基础各不相同,所以"我"的作业分为两道题∶第一道题鼓励全体学生选做,让每一位学生在做出题目时都有成就感;第二道题面向60%的学生,让做出题的学生都有自豪感。
(2)在"落实'双减'政策,家校共同行动"主题班会上,假如你是主持人,想用下面两幅图中的一幅引出这一主题,你认为用哪一幅效果更好?请结合选图简述理由。 (4分)
第二部分(5~22题,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7题。(共6分)
饮 酒 登飞来峰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闻说鸡鸣见日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不畏浮云遮望眼,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自缘身在最高层。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饮酒》末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