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题,约9860字。
福州八中2005—2006高三毕业班模拟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命题:黄敏      审核:林浦松      校对:黄敏      2006.5.23
注意事项:
级别代号
科类代号
教学班代号
行政班代号
行政班座号
    准考证号码填写说明:准考证号码共九位,每位都体现不同的分类,具体如下:
03
    教学班代号填写按如下规定:(没有分层次的科目教学班代号为00)
教学班A1A2A3A4B1B2B3B4B5B6B7B8
代号111213142122232425262728
    科类代号填写按如下规定:理科为“1”、文科为“2”
答题卡上科目栏内必须填涂考试科目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2题。
蒙娜丽莎之美
    一切画家在这件作品中看到谨严的构图,全部技巧都用在表明某种特点。他们觉得这副微笑永远保留在他们的脑海里,因为脸上的一切线条中,似乎都有这微笑的余音和回响。莱沃那·达·芬奇是发见真切的肉感与皮肤的颤动的第一人。在他之前,画家只注意脸部的轮廓,这可以由达·芬奇与鲍梯却梨或奇朗大育等的比较研究而断定。达·芬奇的轮廓是浮动的,沐浴在雾气似的空气中,他只有体积;鲍梯却梨的轮廓则是以果敢有力的笔致标明的,体积只是略加勾勒罢了。
    “《蒙娜丽莎》”的微笑完全含蓄在口缝之间,口唇抿着的皱痕一直波及面颊。脸上的高凸与低陷几乎全以表示微笑的皱痕为中心。下眼皮差不多是直线的,因此眼睛觉得扁长了些,这眼睛的倾向,自然也和口唇一样,是微笑的标识。
    如果我们再回头研究她的口及下巴,更可发见蒙娜丽莎的微笑还延长并牵动脸庞的下部。鹅蛋形的轮廓,因了口唇的微动,在下巴部分稍稍变成不规则的线条。
    在这些研究上,可见作者在肖像的颜面上用的是十分轻灵的技巧,各部特征,表现极微晦;好似蒙娜丽莎的皮肤只是受了轻幽的微风吹拂,所以只是露着极细致的感觉。
    至于在表情上最占重要的眼睛,那是一对没有瞳子的全无光采的眼睛。有些史家因此以为达·芬奇当时并没画完此作,其实不然,无论哪一个平庸的艺术家,永不会在肖像的眼中,忘记加上一点鱼白色的光;这平凡的点睛技巧,也许正是达·芬奇所故意摒弃的。因此这副眼神蒙着一层怅惘的情绪,与她的似笑非笑的脸容正相协调。
    她的头发也是那么单纯,从脸旁直垂下来,除了稍微有些卷曲以外,只有一层轻薄的发网作为装饰。她手上没有一件珠宝的饰物,然而是一双何等美丽的手!在人像中,手是很重要的部分,它们能够表露性格。乔之纳(Giorgione)的《牧歌》中那个奏风琴者的手是如何瘦削如何紧张,指明他在社会上的地位与职业,并表现演奏时的筋肉的姿态。“《蒙娜丽莎》”的手,沉静地,单纯地,安放在膝上。这是作品中神秘气息的遥远的余波。
    这个研究可以一直继续下去。我们可以注意在似烟似雾的青绿色风景中,用了何等的艺术手腕,以黑发与纱网来衬出这苍白的脸色。无数细致的衣褶,正是烘托双手的圆味(即立体感),她的身体更贯注着何等温柔的节奏,使她从侧面旋转头来正视。
    我们永不能忘记,莱沃那·达·芬奇是历史上最善思索的一个艺术家。他的作品,其中每根线条,每点颜色,都曾经过长久的寻思。他不但在考虑他正在追求的目标,并也在探讨达到目标的方法。偶然与本能,在一般艺术制作中占着重要的位置,但与达·芬奇全不发生关系。他从没有奇妙的偶发或兴往神来的灵迹。
   1.关于达·芬奇的绘画技法有什么特点,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重表现体积,虚化脸部轮廓     B.调动一切因素,表现人物特点
    C.善于观察事物,好用点睛之笔   D.运用对比手法,烘托人物形象
   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推断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蒙娜丽莎”的脸部轮廓是浮动的,只有体积,没有线条,让人感受到真切的肉感与皮肤的颤动。
    B.鲍梯却梨的作品非常注意人物脸部的轮廓,往往以果敢有力的笔致标明,但人物的体积感不强。
    C.“蒙娜丽莎”微笑的中心在口缝之间,脸上的凸陷、眼睛的倾向、下巴部分不规则的线条,都是“中心”的余波,也是微笑的标识。
    D.《蒙娜丽莎》是一位长期潜心思考,不断追求完美的艺术天才创作出的兴之所至的神来之笔。
二、(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令人惊奇的反物质
  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人们又发现了大量的其它粒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