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8140字。

  专题01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一、【2022届上海市高考调研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6分)
  收脚印的人
  田鑫
  ①麦黄六月,村子空荡荡的,大人们到地里收麦子,牲畜们关在圈里避暑,巷道里没有其他人,我蹲在树荫下,看蚂蚁从一堆虚土里爬出来又钻进去。观察蚂蚁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你看有一只蚂蚁先把小触角伸出来,还来不及看清楚外面的情况,排在后面的伙伴就耐不住性子,一头把它顶出洞口,随后一大批蚂蚁像水从泉眼里冒出来,四散离开。
  ②我想看看它们的足迹,结果土上没留下任何痕迹,这让我很是沮丧。我用水朝蚂蚁冒出来的地方一顿猛浇。这突如其来的水,把另一些水一样冒的东西挡了回去,看着湿漉漉的地面和正在泥里翻身的蚂蚁,我有些报了仇的兴奋:生活在土上,怎么会没有足迹呢?就不信收拾不了你们!
  ③很快,我的快感就被太阳和风瓦解了。地面上的水变成了一摊水渍,没一会儿,土又变成了原来的样子。水消失了,洞里又有蚂蚁冒出来,它们还是一个顶着一个出来,然后四散而去,对于此前发生的一切毫无兴趣。
  ④村庄里尽管到处都是土,却留不下任何脚印。弯弯曲曲的路,我走了一条又一条,每一次回头,只看见路看不见脚印。我曾经把脚印留在刚犁过的地里,等着它长出来,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长出叶子,脚印却没有任何动静。我曾经把脚印留在厚厚的雪里,看着它在身后留下一长串,就像很多个我排队一样,太阳一晒,地面上什么都没留下,那几十个排队的我也跟从来就没出现过似的。
  ⑤我怀疑,村庄里一定有一个收脚印的人,他躲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有人走过去,他就悄悄地跟在身后把留在地上的脚印收起来,让走路的人找不到任何痕迹。他跟风一样,把路舔得干干净净,就像从来没有人走一样。
  ⑥村庄里也有能留下脚印的时候。我们的村庄只有杏树和梨树,有一年我和小伙伴发现一户人家的园子里竟然有苹果,就有些忍不住了,蹑手蹑脚翻过院墙摘了几个。我把它们藏在麦草垛里,每天吃一个,苹果吃着香,心里一直忐忑着。从翻过院墙的那一刻起,我就处于一种恐慌之中。翻墙的时候我们尽量不发出声音,跳下去的瞬间,却已经暴露了。布鞋留下的痕迹,东一脚,西一脚,深一脚,浅一脚。很快这些脚印和半夜消失的苹果一起,开始在村庄里流传。苹果还没吃完我就更加担心了,生怕人家寻着那些脚印发现藏在麦草垛里的苹果,然后顺藤摸瓜找到我。我多么希望收脚印的人已经收走了那些脚印,我的嫌疑被排除。不过越希望,惶恐就越大,以至于不敢再吃那些苹果。好几个苹果就这样被遗忘在麦草里,半年后被发现时,它们水分尽失,只留下苹果的样子,人们还为它们的来历做过好多的猜测。
  ⑦我没有等到那个收脚印的人,却在不久之后做起了他应该做的事情。十岁那年秋天,母亲出车祸长眠于自己劳作了一生的土地,我的童年就这样被硬生生撕开一个洞。早上醒来,母亲睡过的地方空着,我就当她去了地里,可是等一天也不见她回来,我跑到地里,看不到她的影子,就想着找她留下来的脚印。阳洼梁上的地刚犁过,虚土有规则地排列着,只留着一些牛走过后的蹄印。滚牛坡上的地里长着苜蓿,秋风萧瑟,苜蓿干枯,一地的苜蓿叶子根本看不清地的样子,更不用说找到脚印。我把自家的地走了个遍,没找到一个母亲留下来的脚印,它们就像被抽空了一样,毫无痕迹。我想着在母亲停止呼吸后,那个收脚印的人肯定出现过,他一一将脚印收回去,不留任何痕迹,好让我断了念想?
  ⑧这念想就真的断了,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再也没有找过脚印,也不再做母亲突然回来的梦。我甚至把脚印这事和收脚印的人给忘了,在我离开村庄的时候,我没有刻意留心身后是否有脚印。多年以后,再回到村庄的时候,物是人非,当年和我一起翻墙的小伙伴已经看不到小时候的样子,斑驳的院墙里苹果树早不见踪影,陈旧的麦草垛里有没有苹果我不而知得,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摘苹果时留下的脚印早已经被收走,不仅如此,我在村庄里生活了二十年所留下的所有脚印都早已经不知所踪。
  ⑨这让我更加坚信,肯定有个人在我走后,将我留在村庄里的脚印一一收走。
  (有删改)
  1.本文开头部分写了“我”与蚂蚁的故事,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3分)
  2.第④段画线部分让人有新奇之感,请加以赏析。(4分)
  3.班刊中有“时光”和“乡村”两个专栏,你认为这篇文章应该编入哪个专栏?请说明理由(80字左右)。(4分)
  4.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功效主义》认为:“反思伦理生活,不妨从功效主义开始”“功效主义的理论是后果论的:某一行为是否善好,要看这个行为带来什么后果”。“依这种理论,最重要的不是这一个人或哪一个人的幸福,而是人类幸福总量”。
  材料二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从社会观点说,道德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制裁力,使他们合于规定下的形式行事……”“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弃,是耻”。
  本文第⑥段中描写了“我”偷苹果后的心理。请综合运用材料一或材料二(或《乡土中国》中的其他观点),阐释这种心理的成因。
  二、【2022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6分)
  岩画
  鲍尔吉•原野
  ①大雁山上有岩画。吉雅泰对我说:“老师你是专家,咱们看看去吧!”专家帽子像云彩在天上飞,我哪里是什么专家?看看热闹吧。“看!”吉雅泰介绍,“石头的图画。”这些人像青蛙,如缴枪的兵丁,他们举着胳膊、蹲马步。除了人,还有鹿和花朵,花形显然是对萨日朗花的摹写,花瓣用力弯曲着,但下面没小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