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15410字。

  绝密★考试结束前
  杭州“六县九校”联盟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28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跟旧版相比,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初心”“点赞”“粉丝”“刷屏”“截屏”“二维码”等100多个新词,还增补了“卖萌”“拼车”“拼购”“被会员”等50个字词的新义新用法。这些“网感”十足的新词新用法,不仅代表着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
  “流行的未必都能成为经典,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有人认为,《新华字典》应当保证收录信息的绝对权威性与严肃性,一些网络词汇实用性不高,很可能就是一阵风,过不了多久就不再使用了,将昙花一现的网络新词收录意义并不大。收录哪些网络词语,以何种标准收录,需要仔细甄别,审慎思考。对此,第12版《新华字典》责任编辑宿娟说,这次添加的是“点赞”“刷屏”“截屏”等与当下生活息息相关的词汇,运用十分广泛,并且已经稳定,所以才收录进来。
  不可回避的是,当下网络用语也存在泥沙俱下的问题,粗鄙、低俗、浮夸语言并不鲜见。在田立新看来,由于网络“虚拟社区”和自媒体“缺少把关人”的特性,一些格调不高、品位低下甚至低俗的语言充斥网络,网络低俗语言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有专家表示,对于网络语言,既要宽容也不能纵容,语言规范要因势利导,分清语言使用的场合,针对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网络语言采取不同的措施:涉及社会公共和大众传播领域的,应严格规范;私人领域和有人际传播范围限制的可以顺其自然﹔互联网平台应履行净化语言传播环境的主体责任,对平台内容进行监管引导等。
  值得关注的是,第12版《新华字典》顺应移动网络发展潮流,首次实现应用程序和纸质图书同步发行,正文每页都附有二维码,读者可以用手机扫码看书写笔画、听正确读音。业内人士指出,“纸书+二维码”的形式实现了媒体融合的二次升级,让文字有了声音,让笔画有了动态,看听结合,动静相伴,减少了阅读障碍,让纸书活起来了,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此外,新版字典还首次使用冷激光打码技术,通过一书一码,让每本字典都有电子“身份证”,为读者提供防伪查询、物流追溯、资源链接等增值服务。
  (摘编自李雪钦《网络语言为汉语增添活力》)
  材料二: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的流变,最直观,最生动地体现了时代发展,社会变迁,文化脉动。从风云激荡的国际社会到惠及民生的国家政策,从影响广泛的热点事件到人们身边的大事小事……年度流行语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每年社会的波澜壮阔,也折射出普通大众的喜怒哀乐。可以说,年度流行语中隐藏着“民生密码”。
  流行语中记录了人们的生活痕迹。透过年度流行语,可以对过去一年中的民生百态进行解读。比如,作为疫情期间居家上网课孩子代称的“神兽”,标注了这段特殊时期师生“云上课”的历史,也记录了广大家长使出各种招数、与“熊孩子斗智斗勇”的经历;“直播带货”更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很多人通过加入“直播带货”获得新的职业身份,也有不少人因此而频频“剁手”。
  流行语还是社会心态的晴雨表。一方面,越来越多传递正能量的流行语当选年度“热词”,体现出当今社会大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如“逆行者”“飒”展现出中国人民面对生死考验时坚守岗位、不畏艰险的优秀品质,也寄托着普通群众对英雄的敬佩和赞美。另一方面,流行语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的思考,包含着人们的期待、疑惑、自嘲等种种情绪,同时凸显出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如“内卷”被用来指各行各业内部的非理性竞争。发展中出现停滞阶段很正常,关键是要有效地进行理性竞争,这就需要相关行业正视非理性的“内卷”现象,积极探索“去内卷化”的改革之路。因此,流行语可谓收集研究舆情民意的重要信息库,读懂流行语中隐藏的“民生密码”,把握社会思潮的风向标,方能准确体察舆情,更精准地服务大众,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在流行语的使用上,政府和群众的互动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民生密码”正在被识别。可以看到,目前流行语已经呈现出双向流动的倾向,既有从政府话语体系进入民间的语言,也有从民间语汇向官方语汇的靠拢。如今年入选十大流行语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双循环”,就是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及政府文件中出现,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全民“热词”;“任性”一词曾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剑指权力使用乱象。官方与民间语系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倾听民意,凝聚共识,激发改革动能,实现最大公约数。
  年度流行语,难以涵盖所有的民生领域,但能从侧面反映出人们的部分心声。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从中读懂民生诉求,破解“民生密码”,及时吸纳建设性意见,正视流行语中折射出的问题与挑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更多向上向善的社会正能量。
  (摘编自乔彩《读懂流行语中的“民生密码”》)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截屏”“二维码”“粉丝”等词语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或表现人们的精神面貌,或反
  映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被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
  B. 有人对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点赞”“刷屏”“截屏”等词提出质疑,认为这些词汇实
  用性不高,很可能就是一阵风。
  C. 网络用语中存在一些粗鄙、低俗、浮夸的语言,这与网络“虚拟社区”和自媒体“缺少把关
  人”的特性有关。
  D. 第12版《新华字典》实现了媒体融合的二次升级,传统的文字增加了声音,笔画增加了动
  态,这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如果要了解“拼车”“拼购”等词语的意义,仅仅查看旧版《新华字典》是不够的,因为有
  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是发展变化的。
  B. 私人领域和有限制人际传播范围网络语言的发展前途有两种,一是消失,一是被接纳,这取
  决于网络语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C. “任性”一词属于政府话语体系进入民间的语言,体现了政府对权力使用乱象的重视,有利于
  凝聚共识。
  D. 年度流行语呈现出双向流动的倾向,这有利于政府有关部门从中读懂民生诉求,也有利于民
  众从中了解有关政策方向。
  3.下列说法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流行语还是社会心态的晴雨表”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 “云监工”,无数人以这种方式见证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  建造。
  B. “打工人”入选年度流行语,反映了时代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认可。
  C.“凡尔赛文学”更多是社交场合中的一种“伪精致”。
  D.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贯穿了整个抗疫过程,见证的是以人为本的国家精神。
  4.材料二的行文思路比较清晰,请简要梳理。(3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云中谁寄锦书来
  左建明
  从前的情形,隔上几日到办公室去,总有那么一摞信件候在那里,信里自然鼓胀着许多的惊讶、欢喜,或许还有失望与牵挂——不管怎样,都足够一天的心潮起伏了。但是,不知从什么时日起,那桌面上竟渐渐地荒凉起来,即使半月、二十天去一趟,也鲜有书信出现,唯有一些硬邦邦的印刷品,仿如戈壁滩上的石块,摸也懒得去摸。于是,生活中平添了许多寂寥。
  有次出差,妻子跟我说,你给我写封信吧。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