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30字。
《溜索》课堂实录
情境导入
师:很久以前,傈僳族人受到彩虹的启发,拉起了怒江上的第一条溜索。从此,这种便捷的交通工具便被两岸的人们广泛使用。但怒江峡谷壑深万丈,江水咆哮,令人胆寒。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说《溜索》,就把我们带到了怒江边上。
01扩写标题,概括小说情节
(屏幕显示)
扩写标题,概括情节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并充分利用文后的“阅读提示”,尝试把标题扩写成一段话,概括小说情节。
生1:这篇小说写了一群过河的马帮汉子,在奇险的怒江之上,沉着冷静,毫不畏惧,运用溜索成功渡江的经历。
师:说得真不错。那咱们一起来找找最让人身临其境的片段,读一读,体会溜索的惊险刺激。大家可以结合批注6:想象文中情境,体会其惊险。
师:找到了吗?
生示意已找到。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出其中的惊险。
生(齐读):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聋了一般,任什么也听不见,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那海慢慢一旋,无波无浪,却深得令人眼呆,又透远得欲呕。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而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渐渐就有血溅到唇上、鼻子上,自然顾不到,命在天上。
师:真好,在大家的读书声中,我仿佛也身临其境,心惊胆战了!
02图文对比,体会环境作用
(一)这篇小说的情节简单,但马帮汉子们渡江的过程并不简单。请大家观察27页的插图,说一说,如果你来刻画溜索的惊险环境,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呢?
(屏幕显示)
图文对比,感知环境
生观察插图,准备发言。
生2:我会从那根索的特点来写。
师:为什么?
生2:因为从插图来看,那根索子细细的,看上去就不牢固,感觉特别惊险。
师:你的刻画角度很巧妙!其他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吗?
生3:我会去刻画怒江的水。
师:你觉得怒江之水有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