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10字。
第二单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蘸酒(zhàn) 咸享(hēng) 颓唐(tú)
B.舀出(yǎo) 笔砚(yàn) 羼水(chàn)
C.哄笑(hǒng) 蒲包(pú) 拭擦(shì)
D.门槛(kǎi) 木屑(xiè) 阔绰(chuò)
2.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这句话中加点的词依次为代词、名词、形容词、副词。
B.“书籍纸张笔砚”“涨红的脸色”“哄笑起来”“穿上棉袄”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补充短语、动宾短语。
C.“而且我们的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掌柜不上账”。
D.“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个二重复句的第二重是转折关系。
3.下面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
B.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C.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
D.渐渐就有血溅到唇上,鼻子上,自然顾不到,命在天上。
4.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
B.听到老师不点名的批评,小明如坐针毡,感到十分难过。
C.春游的路上,同学们叽叽喳喳,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
D.华山以险闻名天下,走在山梁上,就是再大胆的人也难免战战兢兢,产生恐惧感。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和课文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的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B.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从表达方式看,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C.《变色龙》《蒲柳人家(节选)》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契诃夫和中国的刘绍棠。
D.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二、语言表达
6.请从写景视角的角度入手,赏析下面文字的表达效果。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桓。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
7.下面是我国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季羡林为自己书斋所绘的一幅画。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1)请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这幅画画面的主要内容(画中的文字不必介绍)。
(2)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怎样的志趣?
三、课内阅读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