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9390字。
2020级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美学经过“第二次美学大讨论”,从20世纪末到当下又形成了众多的美学学派。
徐碧辉研究员认为,哲学已从认识论转向了实践论,此后,又转向了生存论。“人活着”,是哲学的出发点。“为什么活”,涉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问题,是伦理学问题。而“活得怎样”,则是美学问题。哲学的追问最后走向了美学,而历史的发展也同样走向了美学。由此,徐碧辉提出了她的“实践生存论美学”,这是从历史本体到心理本体,从工具本体到情本体的为个体“立命”的审美。
潘知常教授在1985年《美学何处去》的文章中,提出了生命美学的概念。此后逐渐形成了生命美学的理论。生命美学立足于“万物一体仁爱”的生命哲学,把生命看作一个由宇宙大生命的“不自觉”与人类小生命的“自觉”组成的向美而生也为美而在的自组织、自鼓励、自协调的自控系统。生命美学强调“美者优存”“我审美故我在”的命题,以此区别于其他美学观点,认为审美活动是生命活动的必然与必需,其中包含两个方面:审美活动是生命的享受;审美活动也是生命的提升。封孝伦教授也以人的生命需要为逻辑起点,以“美是人的生命追求的精神实现”为命题,形成了他的生命美学理论。
生命美学打破了实践美学所处的美学主流话语局面,强调生命的本体地位,呼唤个体意识的觉醒,倡导信仰救赎的理想。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价值所在。
新世纪以来,生态问题被当代中国美学界所关注。“生态美学是对人类生态审美观念反思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不能停留在环境污染、土地沙化等具体层面上。”美学以人的生态审美观念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反思传统的审美观念,确立新的生态审美观。“生态美学从生态存在论出发,其核心命题是,自然事物以人类的审美知觉为通道,如其本然地显现其自身。这一核心命题可以概括为:美者自美,因人而显;生态审美,生生不息。”生态美学从传统认识论发展成为唯物实践存在论,打破了以往美学研究中主客二分的对立思维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生态美学的兴起意味着“人类中心主义”的退场,转向生态整体主义,完成人的“诗意的栖居”。
随着文艺学领域倡导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论展开,《文艺争呜》此后连续推出关于“生活美学”讨论的专辑,生活美学已经成为中国当代美学的热点问题。“生活美学”要求回归“生活世界”,努力发掘生活世界中的美学特征,提升日常生活的审美品格,力求让当代人过上幸福美丽的生活,这被认为是美学的新突破。生活美学也与当代中国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历史大势相匹配,希望人人都成为自己的生活艺术家,以“美的生活”去提升“好的生活”。
中国美学不同学派的出现和相互之间的论争,说明“中国气派的美学”摆脱了“唯西方独尊”和“西方美学本土化”的局面,进入了方兴未艾的“中国美学世界化”的百年中国美学创新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摘编自张伟《百年中国美学的当代繁荣》)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徐碧辉认为哲学从“人活着”出发。涉及伦理学的“为什么活”,最终将走向美学的“活得怎样”。
B. 潘教授的生命美学认为生命活动中必然有审美活动的伴随,审美活动能给生命以享受和提升。
C. 生态美学的兴起是“生态整体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胜出,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D. 生命美学是立足于“万物一体仁爱”,向美而生也为美而在的自组织、自鼓励、自协调的自控系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论证生态美学时,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体现出生态美学的优越性。
B. 文章主体部分按与生活的关系,逐层递进地介绍了四个有代表性的美学学派。
C. 文章着重阐释了当下众多的美学流派并存以及相互之间论争的意义与价值。
D. 文章既有对不同学者流派观点的转述与阐释也有自身观点的呈现与总结。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活美学不满足于“好的生活”,将文艺学导向“日常生活审美化”,发掘日常生活美学特征,提升审美品格。
B. 生命美学强调“我审美故我在”,呼唤个体意识觉醒 生命需求,打破了实践美学所处的美学主流话语局面。
C. 习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的发言和本文生态美学所研究的目标是一致的。
D. 中国美学不同学派的出现和相互间论争,标志着“中国美学世界化”拉开序幕,中国美学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1~3题答案】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生命美学是……自控系统”错误,原文是“把生命看作一个由宇宙大生命的‘不自觉’与人类小生命的‘自觉’组成的向美而生也为美而在的自组织、自鼓励、自协调的自控系统”,是将生命看作自控系统,而非生命美学是自控系统。选项偷换概念。
故选D。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2年1月19日,北京冬奥组委面向全社会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2022)》,包括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等七个单册遗产报告。北京冬奥会带动了北京、延庆、张家口等主办城市和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冰雪运动全面普及推广,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升级,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冰雪产业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奥林匹克精神落地生根,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日益临近,冰雪旅游成为新的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